社区应用 社区服务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主题 : 『Sibyl听音乐』之★☆Post-Rock篇☆★:反摇滚先锋:旋律中心化主义的后摇滚
颦儿 离线
级别: 橘园贵宾

UID: 10889
精华: 9
发帖: 2203
橘果: 6361 颗
威望: 6813 点
光辉成就: 0 分
在线时间: 318(时)
注册时间: 2007-06-06
最后登录: 2018-11-21
0  发表于: 2007-10-05  
来源于 其他 分类

『Sibyl听音乐』之★☆Post-Rock篇☆★:反摇滚先锋:旋律中心化主义的后摇滚

管理提醒: 本帖被 馨妍 执行锁定操作(2010-02-05)



反摇滚先锋:旋律中心化主义和乐器物化主义



引用

  98年一位Paul Dickow先生曾为文提出,现今已没有任何新的后摇滚作品足以让他感到兴奋,也目前没有新的创作者来挑战这些后摇滚团体,这让他感到忧心。于是他接着提出三个值得思考的概念,以供未来的创作者去努力。  
  1、将主旋律去中心化;  
  2、开始采用非丰富表情的乐器来表现;  
  3、以最便宜的数字化机器做为每个人创作的基本

引用

   Sibyl初听后摇,是从The Halifax Pier开始便一见倾心,因为 2001那张同名专辑里面非常大气,又不失温柔精致的小提琴的美丽乐章,初始竟然误认为是New Age.

   所谓‘post’,既有时间上的超越、后继的意思,又有一种否定、颠覆的内涵,(像post-punk相对于punk,‘后现代主义’相对于‘现代主义 ’),post-rock自然是对传统意义‘摇滚乐’的一次颠覆——没有醒目的主唱、也没有为人们所膜拜的‘吉他之神’,可以说在精神上接近‘无英雄主义 ’,他们常常用一种后现代主义的冷静来反观现代音乐工业甚至现代生活中的种种消极作用——因此他们的音乐会呈现出一种冷调性的沉思感,或者表现出对大自然和简单生活的依恋和回归。
    
 他们在音乐上坚持独立的‘试验主义’态度——融合了很多现代元素,像即兴爵士、电子、氛围音乐(Ambient),也受到‘极简主义’(Minimalism)的影响。他们不拘泥于乐器的形式,古典的或现代的都拿来随心编排组合,纯器乐部分通常占有很大的篇幅,用来营造一种进入自我冥思的沉静、空灵状态。
    
 而在作品的形式上,也会表现的很‘叛逆’,像Sigur Ros曾用untitled 1、2...这样的名字来给歌曲命名,用()作为专辑标题,Explosions in the Sky曾用《Those Who Tell the Truth Shall Die, Those Who Tell the Truth Shall Live Forever》这么长的标题,封面则通常较为简洁、抽象或与自然主题相关。  

引用

转自 http://www.rockyear.com/bands/d_style.asp?id=126
POST-ROCK
   受到各种不同元素的影响,后摇滚/试验风格将电子音乐加入旧式摇滚,形成了一种更为轻松自由的音乐表达,并在整个90年代成为试验摇滚乐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该风格把许多试验摇滚流派----如最为流行的德国摇滚,边缘摇滚,前卫摇滚,太空摇滚,数字摇滚,数码音乐,轻古典,英式IDM,爵士乐(包括先锋派和保守派),以及配乐瑞格----的特点相结合,形成了一种基于摇滚却又在本质上不同于摇滚的音乐风格。

   后摇滚音乐听上去低沉且带有催眠感(特别是以吉他演奏为主的音乐),而那些风格轻快的音乐则给人以严肃另类之感----总之与摇滚乐的内在特质对立。事实上,后摇滚是一种反摇滚的音乐风格,尤其与主流另类摇滚风格相逆。

   许多后摇滚人士认为,摇滚乐已经丧失了对反抗叛逆精神的包容空间。这种缺失使摇滚乐陷入了只有空洞叫喊的泥淖而无法摆脱。因此,后摇滚拒绝(或者说是推翻)了一切与传统摇滚相关的元素。

    相对于旋律以及歌曲的结构,后摇滚乐更注重一种干净流畅的音乐表达。该风格的音乐通常会借助乐器使其整体效果锦上添花。随着两支标志性的乐队----talk talk laughing stock和slint spiderland的出现,后摇滚风格于1991年正式形成。

    talk talk从合成摇滚向一种全然揉合了氛围音乐,爵士乐,早期室内乐的阴郁风格转变后,laughing stock成为其巅峰之作。而spiderland的音乐则以贝司演奏为主,结构多变,声音迂回婉转,充满了一种成熟的诗意。尽管这两支乐队影响了后来的许多后摇滚乐队,可是,后摇滚这一概念则是在批评家simon reynolds用其形容由talk talk引领的具有咆哮精神的氛围试验音乐之后才被真正提出的。

   后摇滚概念后来适用于从定义模糊的破旧立新者(如Gastr del Sol, Cul de Sac, Main)到旋律较为和谐流畅的独立试验摇滚如 Stereolab, Laika, and the Sea and Cake(不包括大量slint音乐的模仿者)的全部音乐元素。

   随着芝加哥乐队Tortoises的第二张专辑,或许也是后摇滚乐融合了众多元素的代表作品,1996s Millions Now Living Will Never Die的发行,后摇滚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独立的音乐风格。此时批评家们将后摇滚分为很多不同类别,rans Am, Ui, Flying Saucer Attack, Mogwai, Jim ORourke以及他们的前辈们(虽然是最不受欢迎的)。

   后摇滚很快广泛流传开来,成为与独立摇滚并存的音乐风格, 并吸引了许多音乐人如Thrill Jockey, Kranky, Drag City, and Too Pure labels的加入。讽刺的是,90年代末期,后摇滚因其音乐中的千篇一律感而获得赞誉。一些人认为该风格严肃而乏味,另一些人则认为这一风格初期的集百家之长其实部分上是由于许多音乐人仅仅在其原来的构想上做轻微的变化而已。

   但是即使批评的声音不断,一批新生乐队(the Dirty Three, Rachels, Godspeed You Black Emperor!, Sigur R)依旧以其后摇滚式的独特音色而获得了广泛的关注。
    


Sibyl最近迷上了后摇,不乏优美经典之作,希望尽快介绍给亲们~!
[ 此帖被颦儿在2008-12-08 14:00重新编辑 ]
原你归来仍是少年
颦儿 离线
级别: 橘园贵宾

UID: 10889
精华: 9
发帖: 2203
橘果: 6361 颗
威望: 6813 点
光辉成就: 0 分
在线时间: 318(时)
注册时间: 2007-06-06
最后登录: 2018-11-21
1  发表于: 2007-10-08  



引用

Mono - You Are There
Artist:Mono
Album:Are You There
Label:Temporary Residence
Style:Post Rock
Release:April 11, 2006

【唱片曲目】
1 The Flames Beyond the Cold Mountain 13:26
2 A Heart Has Asked For The Pleasure 3:42
3 Yearning 15:34
4 Are You There? 10:22
5 The Remains Of The Day 3:40
6 Moonlight 13:01

【唱片介绍】
    此Mono非彼Mono,那个只出过一张专辑的Mare 和Martin的两人组合属于trip-hop而不是后摇。最近好像对Post Rock上了瘾,虽然因为找不到专辑全部曲目,捶胸顿足之余,还是要感概一下本人的后知后觉,听Alternative也有些年头了,却从来没有想过成为 Post Rock的死忠。也许,从现在开始也来得及吧,就算后摇已经濒临绝境的今天。

    只听了长达10分半钟的一曲《Are You There》,据说是最最平庸的一首,却也被那种寂寞的忧伤所击中,很想就此一发不可收拾,可是实在是找不到其他的曲目了,555~~~
还是继续转评论吧,改流泪水了~~~

引用

    我们会从一支后摇乐队的作品中毫不费劲的听出它的“出处”:冰岛——飘渺而玄幻的Sigur Ros;德克萨斯——热烈喷发的Explosions in the Sky;魁北克——磅礴而干冷的 Godspeed You! Black Emperor;苏格兰——考究而邪恶的Mogwai;日本——暴力美学的Mono。

    这些年来,经过 4张专辑的推出,Mono以他们独有的姿态走进了越来越多人的耳朵和心里。时隔三年,继03年那张《Walking Cloud and Deep Red Sky, Flag Fluttered and the Sun Shined》之后,乐队的第5张正式专辑You Are There,已于四月初由Temporary Residence发行。旋律编曲延续quiet-loud-quiet。漫长的铺垫有如寂静黑夜中你独行于海上,既看不到远方的灯塔,也嗅不出暴风雨的前兆。等待,冗长的孤独,无穷尽的黑暗。专辑中的同名歌曲Are You There,与开场曲The Flames Beyond Cold Mountain相比,缺少了磅礴的大气,因开场曲就定下了专辑的基调,专辑主打歌Are You There摒弃喧闹,异常沉静唯美。看似漫不经心的拨弦,将人引进狂乱而巨大的忧伤之中。

      Mono 是一个来自日本的谜.他们在强烈的演奏这样一种音乐:开满了混响,到处都是回授,极力的渲染氛围,不断重复着轮拨,爆发与静止……你似乎总在等待着一个盎然的瞬间去清算那些破碎的忧伤,可是命运只会随着大自然的力量而不断的重复。那看似矛盾的两个极端,实则是悬挂在宇宙之中的两个黑洞,在时空的映像之下,统统逃不出未知的轮回。Mono不是一支在蓄谋已久之后,用一个迸发的高潮让人拨云见日的后摇乐队。他们的爆发总是在不经意的时刻突然将听者推向疼痛,不来则已,要来则肆无忌惮,无所顾忌。而在犹如惊涛拍岸般的噪音墙之中,内心的忧虑却已无声潜入,它等待着你那一声惊殐的喘息,而后开始了冰冷和微弱的呢喃,这甚至比那些噪音来得更为彻底。如果Mono的跌宕起伏让你无法自拔的话,那份聆听必然交织着感动和疯狂。在Mono所演绎的暴力却不暴戾,美但并不唯美的暴力之美背后,是一个有关于生存和死亡的谜,而谜底则是从开始就注定了的-绝望。。

  诚如网络上的朋友妄为所写:他们将效果器音色及回授值调到了一个专属于他们的频段,这简直已经成为他们与其他同类团体相区分的不二标牌,因此听者可以毫不费力地脱口而出“这就是Mono,我确定。”

    对于这张新唱片,除了他们的名字Mono,根本不需要再去贴第二张标签了,因为他们本身就是标签、是牌子,也是保证,就象说电器里的SONY一样。再次要引用到妄为所写的:他们在新唱片里,更进一步地体现了他们那招牌式的如绵延群山式的碎拨体系。

    仍然是深藏不露的酝酿之后巨大得难以抵挡又歇斯底里的爆发,是成熟内敛的编曲,是大开大合气势磅礴的音乐景象,是暴力的美学。听这样的音乐时情绪猝不及防地被之所牵动,从而思考,而不是彻底放松。和喜欢听音乐一样,我喜欢看reviews,看看别人听到和自己听到,有什么一样的感受或者相异的感觉,更有时候傻傻地写上那么几段文字去形容音乐。但我也越来越不喜欢看reviews了,更难以动笔写点什么,因为任何辞藻去形容音乐都是苍白无力的,感官上有本质区别,各人的理解也相差甚远。Mono一直在用音乐去尝试探求生活中的意义,至少我是这么觉得的。而我们聆听Mono音乐,聆听生活的点滴,就是最美的事情,即使不知道You’re there,或者没有结果。

    还有比如像一些中东地区的后摇作品中,就通常会运用到海浪潮水的声音采样,因为一个流浪的民族总对大海有着深深的眷顾。经常看日本电影的人都会熟悉“暴力美学”这个概念。这是一个左手执菊,右手握刀的民族。Mono身上恰恰凝聚涵概了太多此类的意向。他们的后摇极端残酷,往往比Mogwai的爆发来得更不计后果,也更为另人绝望。而且,Mono的作品大部分都有着无比宏大的结构,堪称后摇界里的“交响乐”。

    You Are There是由2003年的专辑Walking Cloud and Deep Red Sky, Flag Fluttered and the Sun Shined的制作人Steve Albini再次挎刀制作完成,在结构编排上沿袭了Mono一贯大气磅礴极富戏剧性跌宕起伏的曲风,由漫长的篇章书写失落、绝望的情绪,这是他们最擅长的手法。

    专辑由6首作品构成,总长整整60分钟,长度跨度由3分多种到15分38 秒,四首10分钟以上的作品,长短穿插,几乎没有一分钟是浪费的,整张听下来相当过瘾。这同样是一张十分吵闹的专辑,Mono在制造噪音方面的造诣真是越发高超了,四首长作品尤其出彩,均为严谨的quiet-loud- quiet结构:缓慢的铺陈,渐进的爆发,毁灭式的高潮,之后是被扩大的背景噪音,最终归于沉没。听Mono的作品你确实需要足够的耐心,漫长的铺垫有如寂静黑夜中你独行于海上,既看不到远方的灯塔,也嗅不出暴风雨的前兆。等待,冗长的孤独,无穷尽的黑暗。但一旦高潮到来,你便会忽略在此之前的一切平淡,死而无憾。这便是他们在作曲、录音以及表演手法上和交响乐创作暗合的精髓。
    在长作品的处理上,Mono日趋成熟饱满,较02年的One Step More and You Die,已经不再是那时单纯的疯狂宣泄了,情绪的发展路线越发细腻,使听者仿佛身心是随着一场电影动荡震颤。听者会不自觉地融入到他们构造的世界里,在其中沉浸、旋转、飞升和坠落,体验悲剧的黑暗色彩,体验现世的凄苦味道。6年了,多少企图模仿超越Mono的后摇乐队还在他们筑起的那座大山上艰辛的攀爬,而Mono依然旗帜鲜明的站在顶峰,一览众山小。

      Mono经常被一些人喻为是 “日本的Explosions in the Sky”。我觉得这个说法其实特别业余。总不能因为这两个乐队是差不多年月组建的,都是做三大件Post-rock的,就说人家俩乐队是一样的吧。 Mono在三大件的基础上还经常运用到弦乐,这是在天空大爆炸的作品中不曾有过的;其次,天空大爆炸的作品中会出现明显的温情气息,近几年尤其夸张, “爆”的成分已经越来越稀少了,而Mono从不走温情路线,这么多年来一直保持着那副“铁石心肠”的姿态,外表冷漠,内心更为冷漠,音乐中始终只有静与动、快与慢之分别,而氛围永远都是冷调的。再次,抛开谁比谁大牌的顾虑,我个人认为,Mono的音乐较天空大爆炸的更为大气——事实上,Mono的作品是后摇滚界里数一数二的大气,如果真要论谁有资格跟他们比个高下,我想也就剩下Godspeed You! Black Emperor了。

    综观Mono这些年来的几张专辑,你会发现他们似乎从来没做过特别唐突而突兀的改变,今年的You Are There也没有例外。所以,Mono的音乐很容易让人喜欢,也同样容易让人不喜欢,能喜欢上的人会从一开始就喜欢直到现在,而不喜欢的到了现在都没机会喜欢上。这几个日本音乐家只是在忠于自己的音乐信仰,不盲从,不妥协,这可能也是Mono一直不温不火的原因所在。然而,提起后摇界的几支里程碑式的经典乐队,很少会有人把Mono落下。这再次证明了这么一个观点:执著的坚持可能会和复杂的变化来得同样有力。

    Mono 的后摇确实没有Mogwai和Explosions in the Sky那样能直截了当长驱直入的将你俘虏,或者像Sigur Ros那样让任何一个审美正常的人都会觉得有几分动听的感觉。这里面存在一个你能否听懂的问题。听不懂的自然只会觉得他们的音乐铺陈篇幅过长,来回反复的回复段无聊,或者干脆感觉害怕或嫌吵就此不听了。而那些可以心领神会的听者,自然会在那极其细密的变化,强势的噪音美学,以及如潮水般起伏的情绪跌宕中无法自拔。

    You Are There的第一曲“The Flames Beyond Cold Mountain”,以一段长达4分钟的微弱低沉遥远不安的吉他和声开始,在几乎将听者的耐心悉数葬送之后,一个单独的吉他音色从背景的嗡鸣中突现出来,以一个回复段如同过山车的爬坡过程,将氛围逐渐带动起来,之后,镲片、贝斯音色的介入条理清晰的将一个环节过度到下一个环节。气氛越来越凶猛。到了第6分钟,一切彻底爆发开来。你已经无路可逃,只好随着怒流涌向未知的境地,持续将近2分钟左右。高潮淡出后只剩下扩大的吉他噪音。然而这并不是结束的时候,到了第12分钟左右,又迎来第二个急流,较第一次更为亡命,大有同归于尽的架势。

    开篇的第一首作品就如此强劲,真可谓给听者“当头一棒”,而第二首“A Heart Has Asked for the Pleasure”便其到了一定缓和的作用,属于一首“过场”的作品,道理和交响乐章中的间奏曲一样。这是一首完全不带鼓点和噪音的乐曲,仅3分多钟,像首简短的摇篮曲,夹在爆裂的第一曲和即将再次袭击你的耳膜和心脏的第三曲之间,相当得体。

    第三首“Yearning”是一支十分有意思的作品。它分为前后两部分,前7分半钟是曾在05年Mono和Pelican合作的“Split” 中出现过的旋律,而7分半钟一过,会有一个相当突然的吉他猛攻,随之便开始了与前半段完全迥异的疯狂脱序的噪音攻势,冲撞,下坠,天旋地转,完全失去控制的疯狂。第一次听的时候,到了那个“突然袭击”,我被吓得倒从椅子上跳了起来!后来再听时即使有准备了,可每次还是会被吓得倒吸一口冷气。这是个相当奇妙的聆听经验。

    而接下来的第四首,也就是专辑的同名作品“Are You There?”,较为平淡,未能给听者留下任何深刻印象,10分钟,尚有发挥余地。

    第5 首“The Remains of the Day”,则又是一首3分多钟的“过场”作品,纯澈的钢琴旋律贯穿始终,前半部分背景部分是弦乐伴奏,而在后半部分不留痕迹的弱化了弦乐融入了吉他氛围,整体感觉就如同置身于波澜不惊的海面,之前出现过的再凶猛的风浪似乎都只是梦境。在这张专辑中,第二首和第五首两支短作品,都是不可或缺的细节。

    到了最后一曲“Moonlight”,这是整张专辑中旋律感最强的一首作品,也是我最爱的一首。前2分钟依旧是低调的以钢琴、弦乐和背景中低沉的吉他和弦铺底,而后出现了一个亮色的弦乐片段,此处略显矫饰。此后便以单音色吉他展开了一段三拍子旋律,背景中渐强的贝斯,整体竟流淌出犹如俄罗斯民谣一般的哀伤,但这种无力的哀伤不久便被淹没在逐渐爆发的噪音洪流中,然而此次爆发并不脱序,依然保持了三拍子的节奏,仿佛是一支愤怒而绝望的变奏圆舞曲。我感到自己的心随之一边旋转一边碎裂。曲终之时,我的眼里已经盛满泪水。

    这是进入2006年以来我收到的第二张具有重大纪念意义的后摇专辑。第一张是Mogwai的Mr. Beast。Mogwai和Mono都是我心里能排进前五名的后摇乐队。在这个后摇滚乐已经濒临绝境的年月,听到这样的专辑总让我心存感激。我想这兴许是个好兆头,2006,也许将是Post-rock复苏的一年吧。每次听完这张专辑,我都清晰的看到有一团黑色的模糊扣在我的正上方,我感到自己的嘴和鼻子都被什么封住,无法言语甚至呼吸。他们可以用皮鞭抽打我,可以用爆炸摧毁我,可以用尖刀撕碎我。他们指着我的躯壳对我说:看,它是多么空洞!这一切, Mono都做到了。

    You Are There是我认为Mono迄今最为出色的专辑。至少从前我不会为他们的音乐而流泪。我想任何一个只听几遍此张专辑的人,都是没有资格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批驳Mono这是一次没新意的回归。六年的时间,他们已经在自己开创的“暴力美学”的风格道路上走得很深很远。在此之后他们所能做的,就是不要被时间钝化了最本色的音乐信仰,然后等它将自己磨砺的更具锋芒。


引用
[ 此贴被sibyl在2007-10-17 11:17重新编辑 ]
原你归来仍是少年
颦儿 离线
级别: 橘园贵宾

UID: 10889
精华: 9
发帖: 2203
橘果: 6361 颗
威望: 6813 点
光辉成就: 0 分
在线时间: 318(时)
注册时间: 2007-06-06
最后登录: 2018-11-21
2  发表于: 2007-10-08  



引用

《The Halifax Pier》——加了提琴的post-rock
Artist: The Halifax Pier
Album: Halifax Pier
Label: Temporary Residence
Style: Post Rock
Release:July 27, 2001

【唱片曲目】

1. Untitled 6:14
2. Voices From The Front Line 6:17
3. Chance to Leave 3:40
4. Strange News From Another Star 4:15
5. Halifax Bound 11:35
6. The Old Constellations

【唱片介绍】

    六人后摇团The Halifax Pier来自美国路易斯维尔。初听Untitled,还以为照例是MP3的乐曲信息不完整,结果,居然还真是曲名。忧郁的弦乐叙情诗,非常大气,又不失温柔精致。欲罢不能的一听再听,却只想流泪的感动。曾经有人把The Halifax Pier的这张同名专辑列为十大经典后摇专辑之一,不知道这个说法是真是假?

    我只不过听全了开场的Untitled,没有机会听到全部曲目,都没有办法深深体会The Halifax Pier的据说会令人恐惧的悲伤力量。(可怜我在网上找啊找,就是找不到,连试听的地方都没有。)

引用

只能转以下评论,流流口水:
    The Halifax Pier,带着两把吉他、小提琴、大提琴、贝司与鼓,6首迷人的原声曲目演绎了一出后摇器乐的美丽篇章。该团体由组成,诗化的歌词、舒缓的节奏、轻巧的鼓点、不插电的原声吉他、略带悲凉感的弦乐,所有这一切构成了the Halifax Pier这种介于忧郁民谣与室内乐之间的独特风格。这是他们在后摇厂牌Temporary Residence下发表的第一张同名唱片。唱片中,乐团用不插电的原声乐曲述说了一个个爱与希望、失落与悲伤的故事。开首的Untitled,以简约的吉他为引子,接着便是悲伤呜咽的弦乐,小提琴拉着伤感的旋律,大提琴则彻底让你失去了抵抗的能力,这是一种完全可以在一瞬间击倒你的音乐。如果你去尝试,会在第一时间迷上它。

    曾经有朋友说,这种音乐不能听得太多,因为它会让人忧郁得想自杀。是真的吗?我不知道,我的第一感受是我离不开它了,也许我本质上就是一个孤独且喜欢独居的人,享受一个人的寂寞,也许就是快乐吧。第二首Voices From The Front Line同样延续着悲怆的弦乐,略带沙哑的男声缓缓地从音箱底部传出,与背景音乐融为一体,交织出一幅灰色的画卷,只有在梦里我曾经听过这样的声音,他们的迷人之处就是奏出了我一直渴望表达却无从找寻的方式。第4首Strange News FromAnother Star,带引你走入另一个空旷的幻想空间;第5首是整张唱片中的一首超长曲目,接近12分钟的Halifax Bound,从平实中显现了一份淡雅,带着乡谣气息的吉他演奏、不断反复的主旋律并没有让你厌烦,反而觉得意犹未尽。中段渐渐低落,继而突然响起的主旋律,颇让人吃惊,这让我不禁想起了Godspeed You Black Emperor!的这种在平静中爆炸的气质。最后,在委婉的曲目The Old Constellations中,结束了这段忧郁的音乐历程。



引用

[flv]http://sibyl.lifelogger.com/media/audio0/546042_aurcjqtfzu_conv.flv[/flv]

【唱片试听】
[ 此贴被sibyl在2007-10-17 11:18重新编辑 ]
原你归来仍是少年
颦儿 离线
级别: 橘园贵宾

UID: 10889
精华: 9
发帖: 2203
橘果: 6361 颗
威望: 6813 点
光辉成就: 0 分
在线时间: 318(时)
注册时间: 2007-06-06
最后登录: 2018-11-21
3  发表于: 2007-10-17  
Mary Lorson & Billy Cote《Piano Creeps》



引用

Artist:Mary Lorson & Billy Cote

Album:Piano Creeps

styles:Post-Rock

label:Cooking Vinyl

update:January 21, 2003


引用

【唱片曲目】

1. E Guitar  
2. Turtle Song  
3. Dig A Hole  
4. Newfield Baptist Church  
5. Che  
6. World's Fair  
7. See The Stars  
8. Piano Creeps  
9. Old Man Dance  
10. Near And Theme  
11. Americana #1  
12. Joe's House

引用

【唱片介绍】
    曾有乐评人认为,Madder Rose是90年代非主流乐团中最怀才不遇的团体,他们具备了超一流的水准,最后只获得了三流乐团的地位,实在可惜。

  听过乐队1997的[Tragic Magic],不错,不过没有到超一流的水平,直到听了这张由乐队吉他手Mary Lorson和鼓手Billy Cote联手的专辑[Piano Creeps],才终于领略到乐队的迷人之处。

  [Piano Creeps]是近乎氛围化的,那些用吉他、钢琴、小提琴和Moog合成器演奏出来的乐音,发着静夜冥思般的灵性之声,大段的器乐营造出黑色但不阴暗的声音空间,旋律悦耳而不晦涩“Turtle Song”的后摇做派、“Dig A Hole”压迫感强烈的Drum&Bass、“Newfield Baptist Church”用钢琴和小提琴作用在圣徒身上的忧伤,都是极富魅力的低调美音。“See The Stars”、“Near And Theme”、“Piano Creeps”等等,几乎每首作品都有让人窒息的美丽与凄清。

    建议大家去找来这张唱片,虽然并没有标榜自己的宗派,但这张取法各路低调音乐的作品,仿佛是Town and Country、Rothko、Pullman等名团的电声版,比Sea and Cake等等的大牌后摇团要更值得细品。




引用
原你归来仍是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