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转】培田古村 依旧承载着一份宁静之美 --]

-> 东游西逛 -> 【转】培田古村 依旧承载着一份宁静之美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柳下笙歌 2016-12-17 01:54

【转】培田古村 依旧承载着一份宁静之美



培田古村,被誉为“福建省民居第一村”。因为培田的祖先给这个面积仅13.4平方公里、住户300多家,村民仅1000多人的小小村落留下一笔巨大的遗产:培田村保存着30幢大宅、21座祠堂、6处书院、1条千米古街、2座跨街牌坊、4处庵庙道观,总面积达到7万平方米。全村建筑的博大、保护的完好、珍藏品的多、文化底蕴之深,为外界所叹服。
培田初印象
你是待嫁的闺秀,承载着宁静之美


顺着山路而行,窗外的空气清新湿润,青草、树木夹杂着稻谷的芳香沁入心田。山是青山,水是碧水。偶尔会路过几个村庄,路边的居民不多,三三两两的悠闲的享受着午后的阳光。车行了约半个小时,培田古村在望,此前在心中想象古村数种模样的片段,在此刻消失的无影无踪,只见眼前白墙灰瓦,小桥流水,鸟鸣虫叫,心想这便是心仪已久的培田古村落的所在地了吧。
[attachment=1169307]

走进的是一份闲暇的安逸生活
我在这里等着你


由培田村南村口而入,便可见恩荣牌坊,坐北朝南,建于清光绪年间,是光绪皇帝为表彰御前侍卫、武将军吴拔祯而建的一座忠正牌坊。三间四柱五楼式,通面阔五米,通高五米,全部采用青石构件,正楼上为葫芦宝顶。牌坊不大,和眼前的景象完全的融为一体,已经超出了先前的想象,但是这一点,我已在心底暗自的惊喜了。


培田村的民居群落有“官家”与“百姓”之分。“官家”的房屋分别为“大夫第”、“进士第”门楼。楼内规模很大,多数是庄园休闲隐居式的建筑,有所谓“九厅十八井”之称。九厅,即指门楼厅、下厅、中厅、上厅、楼下厅、楼上厅、楼背厅、左花厅、右花厅等9个正向大厅。十八井即指五进厅共五井,横屋两直每边五井共十井,楼背厅还有三井,共计“十八井”。


 培田民居拥有皇宫式的气势、徽派建筑的型制、江苏园林的结构风格,以中轴线为中心向两边扇开。庭院深深却又齐齐整整,每个天井里都有数量不等的房间,周围都有可以自由开关的门通往外面,关起门来一个院子就是一个独立的单元。,可见古人的智慧与建筑的美感、实用性巧妙的融在一起。


房屋布有暗沟,用来疏泄天井雨水、生活污水。天井将雨水汇聚一处,顺沟而出,流人石砌水池,满足"四水归堂,财源攘滚而来"的聚财心理。排水路径讲究宜暗藏,不宜显露;宜弯曲而去,不宜直泻而出,乃因"水为气之母,逆则聚而不散;水又属财,曲则留而不去也"。


 官厅。始建于清康熙年间,为培田村迎接府县来往官员的驿站。门前有月塘,缘于”九厅十八井,井井水归塘“之说。内外雨坪专为前来的官员而设,武官下马,文官停轿。从空中俯视官厅,气势雄伟,等级分明。

据说,培田村最早为杂姓,吴姓先祖于1344年迁至培田,后因吴姓中出了大官,逐渐昌盛,其他姓氏陆续迁走,慢慢形成了全为吴姓的村落。如今,全村300余户人家、1200多口人,清一色为吴姓同宗,培田故在民间被称为"吴家坊"。











20061987 2016-12-17 10:48
除了第一张图片,其它图片打不开,怎么回事

时间的女儿 2016-12-17 12:20
我也看不到,是网络问题吗?


查看完整版本: [-- 【转】培田古村 依旧承载着一份宁静之美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7.5 SP3 Code ©2003-2010 PHPWind
Time 0.011918 second(s),query:2 Gzip enabled

You can contact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