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应用 社区服务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主题 : 『颦儿的电影馆』10月24日新到影片◇◆◎21楼 “生命不是艺术,那一刻永远不可停留” ——《大河恋》●◎◇
颦儿 离线
级别: 橘园贵宾

UID: 10889
精华: 9
发帖: 2203
橘果: 6361 颗
威望: 6813 点
光辉成就: 0 分
在线时间: 318(时)
注册时间: 2007-06-06
最后登录: 2018-11-21
20  发表于: 2007-10-24  
“如果两个舞者的芭蕾合拍,他们就会生活在一起”—— 《帝企鹅日记》


引用

片名: 帝企鹅日记
更多中文片名:企鹅宝贝/南极的旅程/企鹅进行曲/小企鹅大长征/企鹅的三月
更多外文片名:
Marche de l'empereur, La
The Emperor's Journey .....(International: English title)
导演: Luc Jacquet
主演: Charles Berling (voice) / Romane Bohringer (voice) / Morgan Freeman (voice)
上映年度: 2005
语言: French
官方网站: http://wip.warnerbros.com/marchofthepenguins/
制片国家/地区: France
又名: March Of The Penguins / 帝王的旅程 / 小企鹅大长征
imdb链接: tt0428803
编剧: 吕克·雅克Luc Jacquet .....(story)
    吕克·雅克Luc Jacquet .....(earlier screenplay) &
    Jordan Roberts .....(US narration)
    Michel Fessler .....(earlier screenplay)
演员: 查尔斯·贝尔林Charles Berling .....Narrator (Manchot père) (French Version) (voice)
    罗曼娜·波琳热Romane Bohringer .....Narrator (Manchot mère) (French Version) (voice)
影片类型:纪录片 / 家庭
片长:85 min
国家/地区:法国
对白语言:法语
色彩:彩色
混音:杜比数码环绕声   DTS   SDDS
级别:Argentina:Atp   Australia:G   Canada:G   UK:U   Finland:S   Denmark:A   France:U   Germany:o.Al.   Hong Kong:I   Ireland:G   Norway:7   Singapore:G   Sweden:7   USA:G   Brazil:Livre   Taiwan:GP   Switzerland:7   Switzerland:6   Czech Republic:U
制作成本:$8,000,000 (estimated)
版权所有:Original Score 2005 Warner Barham Music, LLC (US Version)


“如果两个舞者的芭蕾合拍,他们就会生活在一起”

引用



一句话评论:

In the harshest place on Earth, love finds a way

一部了不起的纪录片。

——《西北先驱》

没人性的人才会不喜欢这部《帝企鹅日记》。

——《纽约每日新闻》

    生命是一个艰难的约定,因为命运是如此脆弱而愈加艰难.因为一次舞蹈而坚守一个约定,与你的相遇是我一生中最美妙的巧合.

   影片展现了几千年来荒无人烟的南极大陆内部,帝企鹅的勇气,抗争,爱情,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由天性和南十字星座的引导,它们准确无误地向着自己的出生地前进。

  每年的三月,为了使刚出生的小企鹅不受气候突变所带来的危险,帝企鹅只有离开安逸的北部放弃海里的悠然生活,冒着昏天黑地的冰风暴,踉踉跄跄、如婴儿学步一般地开始踏上长达几百公里、危险的旅程前往寒冷的南部,在那里产卵,孵卵,直到春回大地。长途跋涉、沿路虎视眈眈的天敌、恶劣无常的天气……生命从来没有如此艰难过,生命也从来没有如此有尊严。

  而这一切只为了生命的延续。

  这种看起来柔弱笨拙、容易受伤的动物,在从北部前往南部繁殖的九个月的旅程中表现出了顽强的生命力。帝企鹅与严酷的自然环境和它们的天敌作斗争,对小企鹅倾注它们的爱,从而完成他们的生命延续之旅。

  只是生存的本能,比之人类复杂的情和爱,在两位法国旁白演员温柔的吟咏中,那些在暴风雪中颤抖着相互靠近取暖的小企鹅们深深打动了我。




影片相关
引用


有网友如此总结,这部电影适合以下几类人士观看:
  
  1.对人类情感深表怀疑的厌世哲学家们。
  2.Linux爱好者们。
  3.准备开始为人父母的情侣们。
  4.动物爱好者们。
  5.登山,滑雪以及其他冬季体育爱好者们。

“怎么拍出来的?”

  《帝企鹅日记》中,7000多只帝企鹅围成方阵,抵御漫天而来的暴风雪。《深蓝》中,群鲨围攻幼鲸,海面翻涌惊心动魄的蓝色泡沫。《鸟的飞翔》中,鸟群一次次以无比飘逸的姿态掠过雪山、荒原。《微观世界》中,两只通体透明的蜗牛做爱做的缠绵悱恻荡气回肠。《海底印象》中,深海的夜行者在珊瑚礁丛间悠然飘行,发着鲜艳的光……这些镜头,常常让人忍不住要问同一个问题,“怎么拍出来的?”
  
  在这些令人窒息的镜头背后,是什么样的摄影机,什么样的摄影师,什么样的环境?其实,这些问题本身就包含了许多极精彩的故事。
  
  BBC有一部纪录片《动物摄影机》,曾经介绍科学家们对于动物的观察和记录是如何上天入地——在雕身上安装唇膏大小的微型摄影机,可以从雕的视角拍摄它翱翔天际的镜头。内窥视镜头能够深入蜂巢,将蜜蜂们的一举一动看得一清二楚。热能摄像机通过侦测动物身体发出的热力,能在漆黑的环境中追踪拍摄大象、狮子等温血动物的行踪。安在高科技遥控模型内的摄像机能够深入狮群,拍摄凶猛动物的生死相搏或温情脉脉的亲子镜头。慢动作摄像机能够将动物的动作速度放慢1000倍,把1秒的动作拍成15分钟,记录下那些肉眼不可能观测的细节。潜水机器人可以潜入数千米的深海,拍摄海底奇观……
  
  对于纪录片摄影师来说,尝试这些新技术是充满乐趣的。《帝企鹅日记》中,为了拍摄新出生的小企鹅,摄影师杰罗姆·梅森设计了一种单脚滑行车,把摄影机绑在上面,能够在冰上绕着小企鹅滑行拍摄;为了拍摄企鹅在海底觅食,他们将摄影机绑在一根大柱子上探入冰下,然后随企鹅们一起潜到海底拍摄。雅克·贝汉在拍摄《鸟的迁徙》时更是大动干戈,为了跟踪鸟群拍摄,他们动用了五六种不同的飞行器,包括传统滑翔机、热气球、直升机、小三角翼飞机、载摄像机的遥控飞行器等。在这些飞行器的辅助下,摄影机跟着迁徙的鸟群,或者直接混入鸟群,一路从南极跟到北极,从大海跟到雪山,从冰川跟到沙漠,从世外桃源跟到沼泽地,拍下了许多无比震撼的空中飞行镜头。
  
  比《帝企鹅日记》、《鸟的迁徙》更令人拍案惊奇的是《微观世界》。这部以各色昆虫为主角的纪录片一直以来被认为是法国著名纪录片导演雅克·贝汉“天·地·人”系列中最精彩的一部,其实雅克·贝汉只是制片人,真正的导演和摄影是一对法国生物学家夫妇,克劳德·努利德山和玛丽·佩瑞努,他们厌倦了学术圈的封闭和自以为是,转而以电影为媒介分享“在昆虫世界的发现与情感”。
  
  这部片子将克劳德夫妇家门口花园的那片小草地拍得好像一片龙蛇混杂的原始森林,蚂蚁像牛一样在一潭水边喝水,蜗牛缠绵来缠绵去地交配,两只甲虫抵角决斗如角斗士,野鸡攻击蚂蚁部落弄得尸横遍野,毛毛虫大军像火车车厢般节节前行,尤其一只蚊子的出世仿佛维纳斯在海的泡沫中诞生,即使今天好莱坞最先进的特效技术也达不到那种惊艳瑰丽的视觉效果。所以,你不需要到科幻小说里去寻找什么外星人或者异度空间,自家后院就上演着惊心动魄的《侏罗纪公园》。
  
  为了将这个微观世界搬上胶片,克劳德夫妇专门耗费了两年时间开发各种新的摄影技术与设备,比如在一个遥控飞机模型上装了轻如薄翼的摄像机,可以跟着蜻蜓一起飞;一套运动控制摄像系统,由计算机直接控制镜头的运动,能多角度拍摄高清晰的影像而不破坏镜头流畅的诗意。这种设备极其昂贵,当时只在好莱坞的一些科幻大片如《侏罗纪公园》中派上过用场。另外,他们对当时的摄影机做了大量改装,景深也做了修改,以达到超微距拍摄的效果。影片中多处应用了延时拍摄技术,达到慢速摄影的效果——毛毛虫在枝干上寸步挪动,雨滴爆炸的瞬间,食人草逐渐吞噬无助的猎物等等,都令人叹为观止。
  
  与科学家不同,纪录片的导演和摄影师总是喜欢在动物和人类行为之间寻找可以类比之处,无论《微观世界》、《鸟的迁徙》、《深蓝》,还是《帝企鹅日记》,我们都可以从其中的动物身上反观自己,发现原来与它们的相似之处,远甚于我们的想象,从而生出更多的同情。摄影师们还喜欢在自己的纪录片中不动声色地渲染一些戏剧性的元素,像《帝企鹅日记》中那个痛失幼子的企鹅妈妈失心疯地抢别人的孩子,《鸟的迁徙》中折翅的小鸟在海滩上被一群螃蟹围攻,《微观世界》中屎壳郎推的粪球被阻,这些细节加上快速的剪辑,使生物纪录片变得非常有趣,比起当年迪斯尼利用北极旅鼠集体跳崖自杀的谣言吸引眼球的手法高明多了。
  
  搜索这些生物纪录片的拍摄花絮,会有很多有趣的发现。克劳德在一次采访中特别提到,拍摄《微观世界》的时候,他找了许多替身,有些昆虫真是天生的演员,比如那只飞离野草的瓢虫,它总是先打个旋之后才起飞,姿态也特别飘逸。
  
  相比之下,《帝企鹅日记》的摄影师可能要尴尬一些。
  
  “我们每天早上5点半起床,花一个多小时准备摄影器材,穿得像企鹅一样出门,背上是重达130多磅的家伙。一到帝企鹅营地,两个小家伙,我们管它们叫波比和莱克斯,就会过来跟我们打招呼。它们啄我们的衣服,在摄影机前面绕来绕去,发出很好听的声音,像唱歌一样。尽管周围还有其他人,但它们只是与我们亲近。有一天中午我们打了一个小盹,醒来发现它俩竟然也睡在我们身边。后来我们发现,原来它俩是因为没有‘爱人’,竟在我们身上用错了情!”

幕后制作:

  法国导演吕克·雅克一向热衷于野生动物题材纪录片的拍摄,出道以来已经先后参加了十多部相关题材纪录影片的拍摄,并且赢得不少业内的赞誉。雅克最初涉足纪录片的动机来自于一条招聘广告:“寻求勇敢无畏的生物学家,可以胜任在世界的尽头工作14个月之久……”雅克学过生物学,对野生动物的行为和习性都比较了解,唯一的问题是他从未亲手用摄影机拍摄。在经过为期10天的35毫米摄影机的拍摄技巧培训后,雅克奔赴法国南极站的杜蒙·杜尔维尔科学中心,当时他刚满24岁。因为雅克出生在法国东部的山区,3岁就学会了滑雪,对于极地的严寒气候,他早就习以为常,12年里他不停的穿梭于南极与内陆之间。

  在提到拍摄本片的初衷时他说,他希望在茫茫冰川雪原中挖掘鲜为人知的故事,一个真实而颇具感染力的故事。在一个世纪前第一批极地探险家到达南极之前,帝企鹅从未见过人类,虽然在1950年成立了科研站,但这群数量庞大的极地精灵仍让人感到极其陌生。雅克希望用帝企鹅们在严寒南极中的绝美影像和其种族与生俱来史诗般的命运,来向人类讲述一个足以打动世界的真切故事。

  帝企鹅是所有企鹅种群中体形最大的,其物种起源的历史超过五千万年,目前散布在南极大陆的周围,尤其在阿德利附近,在44个已知栖息地中共有40万只帝企鹅。帝企鹅的身高大约115公分左右,公企鹅的体形大于母企鹅(在冬季它们的体重会减轻一半),平均寿命将近20岁。帝企鹅虽然步行速度缓慢,但都是游泳健将,游泳速度可达5.4-9.6公里/小时,并且可以潜入海平面下1400英尺长达20分钟之久,除此之外还会用腹部在冰面滑行。企鹅是恒温动物,在丰厚的油脂和防水羽毛的保温下,它们能在南极严寒的气候中保持体温。帝企鹅最特别的群体习性就是为保持温度的高密度聚集,每平方米的密度最高可达8-10只,它们让背部暴露在寒风里,每隔一段时间,队列中间的企鹅会自觉替换外围的同伴,让同伴回到队列恢复体温。

  《帝企鹅日记》是第一部全面详尽描写帝企鹅群迁徙繁衍的纪录长片,全片拍摄耗时13个月,所有摄制人员都在南极安营扎寨,并且没有任何海空运送的可能,正由于摄制组的长期观测和坚持,很多珍贵镜头和极地奇遇才得以展现在世人面前。

  工作人员于2002年11月开始着手准备工作,为了迎合企鹅活动的周期,摄制组在两个月内必须将所有搞定,其中包括1年的后勤补给,极地野营需要的所有装备器材,以及可以在零下40多度的超低温环境中正常运转的传统机械式摄影机。

  拍摄开始后,摄制组的工作人员每天5点半起床,经过1个半小时的准备后每人背上60多公斤重的装备向雪原进发,时常有冻伤和冻疮发生。他们必须抓住企鹅活动的最佳时机,还要适应在时速150公里的狂风中把稳摄影机。不过值得庆幸的是,他们幸运的遇到了一支庞大的帝企鹅群,企鹅数量竟多达1200只。摄制组小心翼翼的跟随着企鹅大军,超级16毫米胶片拍摄出极富视觉震撼的瑰丽画面,摄影师甚至随着企鹅在冰水中游泳,用镜头捕捉到了前所未有美妙细节。

花絮:

·美国版中的旁白由摩根·弗里曼担任,他用1天就完成了任务。

·本片发行时成为史上总票房第二高的纪录片,第一名是《华氏911》。

·作为2006奥斯卡的最佳纪录片,本片当时7700万美元的总票房超过了5部获得最佳影片提名电影中的任何一部(其中《断背山》当时总票房为7500万美元)。

精彩对白:

大人都有两面,白的一面是他们吃饱回来了,黑的一面是他们出去找吃的,我们是灰色的,所以总是挨饿。

秘密的团队力量,孤独已然被定罪。


原你归来仍是少年
颦儿 离线
级别: 橘园贵宾

UID: 10889
精华: 9
发帖: 2203
橘果: 6361 颗
威望: 6813 点
光辉成就: 0 分
在线时间: 318(时)
注册时间: 2007-06-06
最后登录: 2018-11-21
21  发表于: 2007-10-24  
“生命不是艺术,那一刻永远不可停留” ——《大河恋》


引用

A River Runs Through It

片名: 大河恋
又名: 一条奔腾而过的河流 / 一条流过岁月的河 / 大河之恋
编剧: Robert W. Lenski (Norman Maclean) / Richard Friedenberg
导演: 罗伯特 雷德福 (Robert Redford)
主演: Tom Skerritt
    克莱格·谢佛Craig Sheffer .....Norman Maclean
    布拉德·皮特Brad Pitt .....Paul Maclean
上映年度: 1992
语言: English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imdb链接: tt0105265
影片类型:剧情 / 传记
片长:123分钟
国家/地区:美国
对白语言:英语
色彩:彩色
混音:Dolby
级别:Singapore:PG   Argentina:Atp   Canada:G   Chile:TE   Sweden:11   UK:PG   USA:PG   Canada:PG   Spain:T   Canada:A   Germany:6   Norway:10   South Korea:12   Finland:K-10



“生命不是艺术,那一刻永远不可停留”

引用


      “记忆不是完全地浑沌,也不是赤裸裸的;
    为追求荣耀的云烟,才来到世上。
    我们自上帝的家园离开,虽然繁花春草不再,我们不再悲哀;
    在残花衰草中,努力栽种。
    原始的同情心不可丧失,受难时的平心静气不可失,以爱的信心看透死亡。
    感谢我们所写出的心灵!感谢心中的温柔、欢愉和畏惧!
    在我认为:最卑微的花开放时,也能使长年以泪洗面者省思。”

    大黑脚河,阳光透过树枝的缝隙,在河面上跃动着,闪烁细碎的金光。飞蝇鱼线带着节律的抖动跳跃抛出,带出四溅的细碎水珠,轻拂额头,一片清凉。年轻的彼特眼睛和笑唇充溢着灿烂青春,尽管“生命不是艺术,那一刻永远不可停留” 却永远成为大黑脚河的刻着字的石块们的私语。

    “在所有人中,只有他的生命始终是与大河、与蝇钓、与艺术、与上帝相依的,他沉默而快乐的抛下鱼线,仿佛间我们都听到它与空气摩擦的细微声音,然后鱼线落入水中,和金色的河水一起静静的摇曳。只有他将自己的一生奉献于一种源自那几乎从水声开始喧嚣的古老年代人们就开始追问人生意义之中,也行这就是所谓‘生之艺术’ ”

  有人看完此片如此感叹:人们自始至终都在追寻着生命的意义,可穷其一生才得到一个平实的答案——爱别人,哪怕你并非真正了解他;好好生活,正因为生命即将舍我们而去。

  一部平静而优雅的拍得如诗如画的怀旧文艺片,改编自诺曼·麦克林的自传体小说。故事背景是20世纪初的蒙大拿乡下。本片节奏舒缓,摄影讲究,飞蝇钓鱼的场面散发出神奇的视觉魅力。

    父亲用心教导儿子们体验上帝所造大自然的规律,小儿子保罗却摆脱所有自然的规律,像是一件艺术作品,昂立在大河之上。大儿子诺曼谨承父训,明确地知道:人生不是艺术,那一刻不会长久。父亲终于老了,回首在大黑脚河畔成长的岁月,写下他自己家族的故事──那些与他共同生活,他所爱,并且是应有所了解却不了解之人的故事,一条河贯穿所有的记忆,所有的人、事、物、景都淡入了心灵深处……

    河水依旧不息地流,可是人已不再。诺曼在迟暮之年回到蒙大拿,在特律河边用颤颤巍巍的手抛出了鱼线,大河流淌着生命的意义……




影片相关
引用


    《大河恋》是著名演员罗伯特·雷德福担扛导演拍摄于1992年的散文诗式的影片,根据芝加哥大学英国文学教授诺曼·麦考兰自传体小说改编。因为小说并不具有轰轰烈烈的情节和大起大落的戏剧冲突,使得影片的改编非常困难。罗伯特·雷德福和编剧理察德·福来登伯格将影片的重点从情节引到对风景的描摹以及大河对生命的象征意义上,获得了成功,本片获得当年度奥斯卡最佳摄影、最佳编剧和最佳音乐的提名,并毫无意外地最后捧得最佳摄影奖。

花絮:
·威廉·赫特曾想演保罗·麦克兰(布拉德·皮特饰演)这个角色。他还曾跟诺曼·麦克兰一起在蒙大拿钓鱼。当赫特问麦克兰他钓的是否够好,是否能演绎他的弟弟时,麦克兰回答说:"老兄,你钓的不错,但是做我弟弟还差点。"

·片中的鲑鱼是在蒙大拿用池塘饲养的。出镜前,它们被放进一个装有大水槽的汽车,并给与特别的通风。事实上拍摄中并没有使用鱼钩,鱼儿们也没有出血:在蒙大拿人道组织的悉心监督下,每条鱼的下巴都被系上了一条细线。

·影片开拍前没有一个演员有过用flyfisher假蝇钓鱼(一种在钓钩上系羽毛和彩线,伪装成蝇虫,以诱鱼上钓的钓鱼法)的经验。

·Edie McClurg虽然扮演了Stephen Shellen的妈妈,但事实上Edie只比Stephen大六岁。

·罗伯特·雷德福一直对诺曼·麦克兰大献殷勤,最终才得到了其自传体小说的拍摄权。

精彩对白:

Rev. Maclean: you can love completely without completely understanding.

Rev. Maclean:你可以不完全了解一个人,但你仍能全心全意地去爱他/她。

Norman:"如今,那些年轻时我曾经爱过但不了解的人们大都已经死去,然而我仍然能触及到他们。"

Nothing perfect lasts forever,Except in our memories!

只有在记忆中才有永远美好的事物。

"站在我们面前的弟弟,仿佛不只是站在河岸上,而是凌空地面,超越一切,就象是一门艺术。而我明确的知道:生命不是艺术,那一刻永不可留住。"

“每个人一生中都有那么一次,向著所爱的人问同一句话:「主啊!我们愿意帮忙。」但是,帮什么忙呢?的确,我们无法帮助亲人。我们不知要献出自己的那一部分;然而,往往我们奉献出的部分,并不是对方所需的。因此,与我们生活在一起的亲人中,我们该知道谁会逃避我们;但是,我们仍会爱他们,完完全全地爱他们,却不需要完全地了解他们。”

Norman:Even though, Paul and I probably received as many hours of instruction in fly-fishing as we did in all other spiritual matters. As a Presbyterian, my father believed that man, by nature, was a damn mess and that only by picking up God's rhythms were we able to regain power and beauty. To him, all good things, trout as well as eternal salvation, come by grace. And grace comes by art, and art does not come easy.

诺曼:尽管如此,我和保罗接受的钓鱼训练跟神学的教导是一样多的。作为长老会信徒,我父亲相信人性本恶,只有按照上帝的意志行事,才能重获力量和美丽。对他来说,鲑鱼跟永恒的救赎一样,都是上帝的恩典,这恩典来自于艺术,而艺术来之不易。

Norman:But it was a tough world, too. Even as children we understood that and admired it. And of couse we had to test it. I know I was tough because I had been bloodied in battle. Paul was different. His toughness came from some secret place inside of him. He simply knew he was tougher than anyone alive.

诺曼:但这是一个残酷的世界,即便是孩提时,我们也明白这个道理,并且向往它。自然而然地,我们也不得不尝试这些。我知道自己性格坚强,因为我曾经历过种种争斗。而保罗是与众不同的,他的坚强是来自自身身体里,他很清楚自己比任何人都强。

Paul:Norm, what do you want to be when you grow up?

保罗:诺曼,你长大后想做什么?

Norman:A minister, I guess. Or a prefessional boxer.

诺曼:可能去做牧师,或者职业拳击手。

Paul:You think you could beat Jack Johnson? I think you could. I'd bet on it.

保罗:你能打败杰克·约翰逊吗?我想你能。我敢打赌。

Norman:what are you gonna be?

诺曼:你要做什么?

Paul:A professional fly-fishman.

保罗:一个职业蝇钓人。

Norman:There's no such thing.

诺曼:没有这种职业。

Paul:There isn't?

保罗:没有?

Norman:No.

诺曼:没有。

Paul:I guess a boxer.

保罗:那我也许会做拳击手。

Norman:Not a minister?

诺曼:不做牧师吗?

Paul:Haha.

保罗:哈哈……


穿帮镜头:

·保罗的领口在餐馆一幕中前后不一致。

·诺曼回来跟保罗在蒙大拿钓鱼时帽沿变化了好几次,他鱼饵的线轴也发生了变化。

·结尾一幕,保罗身边水的高度发生了不连贯的变化。

原你归来仍是少年
颦儿 离线
级别: 橘园贵宾

UID: 10889
精华: 9
发帖: 2203
橘果: 6361 颗
威望: 6813 点
光辉成就: 0 分
在线时间: 318(时)
注册时间: 2007-06-06
最后登录: 2018-11-21
22  发表于: 2007-12-08  
可爱的黑色歌特童话——《圣诞夜惊魂》





引用

片名:The Nightmare Before Christmas
又名:Tim Burton's The Nightmare Before Christmas.....(USA) (complete title)
  Tim Burton's The Nightmare Before Christmas in Disney Digital 3-D.....(USA) (reissue title)
中文名: 圣诞夜惊魂
导演: 亨利 塞利克 (Henry Selick) / Tim Burton
编剧: 卡罗琳 汤普森 (Caroline Thompson) / 迈克尔 麦克道尔 (Michael McDowell) / 蒂姆 伯顿 (Tim Burton)
主演: Danny Elfman / Barrel / Greg Proops / Chris Sarandon / William Hickey / Glenn Shadix
上映年度: 1993
语言: 英语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又名: 怪诞城之夜 / 圣诞城之夜
imdb链接: tt0107688
发行公司: Abril Vídeo
上映日期: 1993年10月9日 美国
官方网站: Disney - Special edition DVD and video release site
类型:动画/奇幻/家庭/歌舞
片长:76 min
级别:Singapore:PG   Argentina:Atp   Portugal:M/6   Australia:G   Chile:TE   Sweden:11   UK:PG   USA:PG   Iceland:L   Brazil:Livre   Germany:6   Netherlands:AL   Iceland:LH   Finland:K-10/7
制作成本:$18,000,000 (estimated)
版权所有:MCMXCIII Touchstone Pictures (on print)



可爱的黑色歌特童话——《圣诞夜惊魂》

引用


【Sibyl看电影】

当年看完那部《骷髅新娘》便急急在网上搜寻这部更搞怪的《圣诞夜惊魂》,一直未果,前不久才有机会看到。心里那个激动呀。

带些黑色质地的离奇童话,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歌特味十足,却不失可爱。话说欧们的四肢细长的男猪——南瓜王Jack在开头伊始“群魔乱舞”的场面一登台,即便顶着光溜溜的骷髅脑袋,眨巴着黑洞洞的眼睛,欧便晓得欧注定无可救药地沦陷鸟……

还有我们特别的女猪,这位痴情的女孩肯定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居然是用布头缝补而成的僵尸。配着百老汇的歌剧唱段,诙谐古怪的怪才蒂姆.伯顿再次带给我们一次会心的相对而笑。





影片相关
引用


一句话评论:

A ghoulish tale with wicked humour & stunning animation.

幕后制作:

迪斯尼和科幻大导演蒂姆·伯顿联合推出的动画片,用传统的模型定格方式拍摄,非常耗时但质量很高。影片节奏明快,配乐高超,具有黑色幽默的特征。

幕后花絮:

·Behemoth这个角色是以瑞典籍摔跤运动员、B级片明星Tor Johnson为原型的。
·在蒂姆·伯顿执导的的第一部影片《文森特》中的猫出现在影片开头,就是跳进垃圾箱里那只。
·蒂姆·伯顿说影片灵感来自于他看到一个商店正把橱窗里的万圣节商品换成圣诞节商品。
·杰克和蛇都在伯顿1988年的电影《甲壳虫汁》中出现过。
·这是蒂姆·伯顿第一部完全用模型定格方式拍摄的动画片,他非常喜欢在他的影片中使用这种特效。动画师获得了当年奥斯卡提名,最后惜败于《侏罗纪公园》里恐龙的创造者。
精彩对白:

Jack Skellington: (singing) And on a dark cold night, when the moon is high, he flies into the fog like a vulture in the sky!
杰克:(唱)黑暗寒冷的夜晚,明月高悬,他飞身窜入雾中,恰似一只秃鹰!

Jack Skellington(in a deeper tone): And they call him Sandy Claws!
杰克(低声唱到):他们把他叫做沙爪!(Sandy Claws,跟Santa Claus圣诞老人发音相近)。

Jack Skellington: (singing)There's children throwing snowballs / instead of throwing heads / they're busy building toys / and absolutely no one's dead!
杰克:(唱)这里的孩子们扔雪球,而不是死人头,他们忙着玩玩具,还都那么有活力!

穿帮镜头:

·在万圣节之歌那幕可以看见支撑着那些飞过月亮的怪物的细绳。
·导弹射向杰克时后边有两个人在最左边,当加农炮射击时就消失了。
·“绑架圣诞老人”一段时Barrel用棒棒糖把一昆虫引入笼子,当Lock把笼子捡起来时虫子就没了。


原你归来仍是少年
颦儿 离线
级别: 橘园贵宾

UID: 10889
精华: 9
发帖: 2203
橘果: 6361 颗
威望: 6813 点
光辉成就: 0 分
在线时间: 318(时)
注册时间: 2007-06-06
最后登录: 2018-11-21
23  发表于: 2007-12-08  
只因是大师——《心之归属》


引用

Coeurs
中文名: 心之归属 / 绝密隐私 / 少数服从多数
又名: Private Fears in Public Places / Petites peurs partagées
导演: Alain Resnais
编剧:Alan Ayckbourn / Jean-Michel Ribes
主演: Sabine Azéma / Lambert Wilson / André Dussollier / Pierre Arditi / Isabelle Carré
上映年度: 2006
制片国家/地区: france / italy
语言: french
imdb链接: tt0498120
发行公司: Mars Distribution
上映日期: 2006年11月22日 法国
类型:剧情
片长:120分钟
级别:France:U   Italy:T   Germany:6   South Korea:15   Switzerland:12   Brazil:14   Germany:12



只因是大师——《心之归属》

引用


【Sibyl看电影】

纽约电影节上Nick.Pinkerton的评论真的有些恶毒,但也未必不是我心中真实所想。只因着阿伦·雷乃的名头看完此片。大失所望,片子的主题对于现代人的心灵探讨真有隔靴搔痒之感。大师的标签而已,没什么好说的。
P.S.
Keith Uhlich真乃超人也。





影片相关
引用


【一句话评论】

这是雷乃艺术的巅峰之作——一部忧伤、美丽而成熟的作品,应当归为他最佳作品的行列。
——影评人安德鲁·格兰特Andrew Grant

艾克鹏的原著太重要了,编剧让-米歇尔·里布把地点变换之后甚至就再也没有多加考虑,只是让雷乃和摄影师埃里克·加乌提尔还有一帮令人畏惧的演员们去收拾这个烂摊子。
——《斜向杂志》Slant Magazine凯斯·乌里奇Keith Uhlich
如果《心之归属》没有打上阿伦·雷乃的许可标签,那么我们将无法想象这部电影会走出法语以外的市场,这不是一部能够产生巨大轰动的作品,甚至可以说是一无所值。
——2006年纽约电影节尼克·平克顿Nick Pinkerton

【关于影片】  

  继上一部空洞无聊的轻喜剧《不要吻在唇上》(Not on the Lips,2003)之后,阿伦·雷乃又回到了自己所熟悉的主题上去——孤独和分离。在美国本土发行他的新片时,选择的是一个极其地道的英文片名 Private Fears in Public Places,对于阿伦·雷乃的制片方来说这简直是一个耻辱。尤其是雷乃自己更喜欢另一个片名Coeurs,就像是电影本身一样简单而富有诗意。这是雷乃第二次改编阿伦·艾克鹏的剧作,然而与1992年的那一部时间双倍(五个小时)的长片《吸烟/不吸烟》相比,这部电影让自己痛苦万分地穿上了英格兰靴子,编剧让-米歇尔·里布想方设法把这部英国式的喜剧毅然转变成一部高卢人的戏剧。
  作为《法国香颂》(On Connait la Chanson ,1997)的另一个化身,《心之归属》依旧关注了慵懒的巴黎生活以及他们对于房地产和人际关系的担忧,只是少了同样的老歌曲作为背景音乐。这是一幅寂寞的肖像画——六个忧郁的人物不顾一切地联系在一起,但又陷入了压力、幻想和他们自己长期存在的孤独之中。
  不知何故,这部电影恰好设置在了贝西区,这个在巴黎重新修建和现代化程度最高的一个地区,缺乏通常能够联结这座城市之爱的历史感。新建的墙把这个新区与旧城分隔开——人为的隔离使得人与人之间也保持着分离。一个寒心的生存环境,要比无休止的暴风雪更加令人感到寒冷。
  尽管有着与雷乃经常合作的完美演职阵容,加上大师自己无可挑剔的技术,各种角色还是没有把握到位。影片中大约有50个短的段落组成,剧情变化总是起伏不定的。可以想象走出电影节,这部影片将很难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当然,在巴黎本土也许会受到更多的欢迎。
  观众是否会对故事产生兴趣,那就还要取决于对剧作者艾克鹏的忍耐程度有多少。与《吸烟/不吸烟》(Smoking/No Smoking)的不同之处在于,这部电影雷乃只是采用了一个剧本,创造出了人类精神上一种尚未成熟的向往。只是一层不变的场景有了些变化,通过飘落的雪花来传递出一些美丽的信号。

【关于演员】
  Thierry说过:“一次短暂的愉悦并不会带来伤害”——虽然回复的人不多,并且当它发生的时候并没有持续太久。Thierry看到的录像带,一遍又一遍地记录着但是依旧保留着过去的一些东西,这就产生了一个寓意,人们也许会重新开始,但是却总也无法摆脱过往的那些经历。
  让这么多角色如走马灯式的轮番表演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虽然刻薄的Nicole出现在银幕上的时间最少):更多的问题还在于该如何把这些短段落堆积起来。贯穿全片,雷乃都在有意制造出一些看得见的“墙”,以便把人们分离开,包括在Thierry 和Charlotte之间不透明的办公室隔离物,还有Lionel酒吧里被珠状的帘子一分为二。就表演而言,勿庸置疑值得称赞一番,他们是一群受过严格戏剧表演的演员。
  影片中的六位演员其中有两位与雷乃有着深厚的渊源,该片依旧强有力地证明了他是一名善于驾驭演员的导演。兰伯特·威尔逊在这里扮演一个职业军人,由于酒精中毒和不适而常常崩溃,因为经常显出一副很痛苦的样子,他的表演值得称赞,但该片依旧是一部真正的群戏,没有一个人的表演会使得旁人相形见绌。当自己40岁左右的未婚妻无法理解她所处位置的重要性,更不要提接受的时候,劳拉·莫瑞特赋予这个角色一种令人心碎的悲痛和绝望之情,他的表演不止一次令人忍不住热泪盈眶。
  皮埃尔·阿迪提和萨宾·阿泽玛经常与雷乃合作,他们这次要远甚于在《吸烟/不吸烟》中的表演,萨宾塑造了一个坚持禁欲主义的酒吧招待同时照顾着皮埃尔病入膏肓的父亲,以及一位看起来十分贞洁,经常阅读圣经的房地产代理商,她作为夜间看护来照顾这个快要病死的男人。她从自己的信仰中寻求力量,只是心中的孤独感引导她成为对基督教慈善唯一的解释。经验丰富的男演员克劳德·里奇扮演阿迪提的父亲,虽然我们从未真正看清他——似乎雷乃也要拒绝接受他自己死亡的可能。除此之外,演员中还有安德烈·杜索里埃和伊莎贝尔·卡莱扮演一对兄妹,他们似乎都已注定无法找到属于自己的爱情。

【关于影像】
  影片是在一个很小的摄影棚内有限的空间完成拍摄,导演雷乃和摄影师埃里克·加乌提尔 Eric Gautier不仅通过演员的表演,还有灯光的利用着重强化了影片源自戏剧的一面(正是在强化这一面的同时,反而增加了单调的感觉)。通片运用了大量的人造雪景,只是在一个场景中有些变化,片尾即将结束的时候一个动人的镜头,Charlotte和Lionel在雪中握着手,构成了一幅感人至深的画面。
  虽然是改编自舞台剧,不可否认《心之归属》仍然具备电影的特征,即使是镜头运动有一小部分是手持摄影。在这些场景中,雷乃的镜头运动得非常温和和优雅,摄影师埃里克·加乌提尔在如此有限的空间中采用了电影宽银幕系统。每一个段落结尾都有飘落下来的雪花,这样就能够有利于演员之间的转场,同时还给观众一种如上帝一样全知的感觉——就好像我们正在审视着这些在雪花中的角色们。
  已经84岁高龄的阿伦·雷乃,恐怕已经无法说出他已经拍摄过多少部电影,但这部《心之归属》与约翰·休斯顿的银幕告别之作《死者》(The Dead,1987)有着相同的悲伤格调,两部电影的结尾都是暴风雪。《去年在马里昂巴德》是他执导的影片中最受人推崇的一部,还获得了1961年金狮奖因此而载入史册,阿伦·雷乃已经当之无愧成为人类的电影大师。


原你归来仍是少年
颦儿 离线
级别: 橘园贵宾

UID: 10889
精华: 9
发帖: 2203
橘果: 6361 颗
威望: 6813 点
光辉成就: 0 分
在线时间: 318(时)
注册时间: 2007-06-06
最后登录: 2018-11-21
24  发表于: 2007-12-08  
Time...to die——《银翼杀手》


引用

Blade Runner
简体中文名: 银翼杀手
编剧: David Webb Peoples/ Hampton Fancher/ Philip K. Dick.....(novel Do Androids Dream of Electric Sheep?)
导演: Ridley Scott
主演: Harrison Ford / Rutger Hauer / Sean Young
上映年度: 1982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文
又名: 公元2020 / 叛狱追杀令 / 刀锋杀手
imdb链接: tt0083658
对白语言:粤语/英语/德语/日语
发行公司: Argentina Video Home (AVH)
上映日期: 1982年6月25日 美国 ...
官方网站: http://bladerunnerthemovie.warnerbros.com/http://www.brmovie.com
类型:惊悚/剧情/科幻/冒险
片长:117分钟
级别:South Korea:18   Chile:18   Netherlands:16   Peru:18   Argentina:16   Canada:A   Canada:AA   Ireland:15   UK:AA   Israel:PG   Australia:M   Finland:K-16   Iceland:16   Norway:15   Sweden:15   UK:15   USA:R   Italy:T   Canada:PA   Canada:13+   France:-12   Japan:R-15   Singapore:NC-16   Norway:16   West Germany:16   Germany:12
制作成本:$28,000,000 (estimated)
版权所有:The Blade Runner Partnership



Time...to die——《银翼杀手》》

引用


【Sibyl看电影】

这部改编自Philip K. Dick1968年的小说Do Androids Dream of Electronic sheep的歌特科幻经典有很多忠实教徒,片头打出了这样惊骇的文字:

   2019年,洛杉矶.
   地球已经不再是人类的家园.在最后一次世界大战之后( "World War Terminus "),环境遭到严重污染,大部分物种都已灭绝.核辐射,酸雨和垃圾使人类中的精英不得不去外太空殖民.而留在地上的无非是些老弱病残和冥顽不灵的家伙.那时的基因工业已经成了经济支柱,人造动物四处可见.行业巨头Tyrell公司更造出了媲美人类的人造人.他们是遭社会歧视的下等公民, 篾称为”skin jobs”,被广泛应用于战争,开采,实验等危险领域.不满压迫的人造人掀起叛乱,不久被地球政府列为非法物种,并专门成立了特殊警察组织与之对抗.受雇于该组织的赏金猎人被称作”银翼杀手”(“Blade Runner”),而他们的行刺术语,叫作”退休”(retire)。

我想每个看完BR的人都会因片尾Roy临死受难的歌咏而陷入对生命的哀伤沉思,

      I've seen things you people wouldn't believe.
    Attack ships on fire off the shoulder of Orion.
    I watched c-beams glitter in the dark near the Tanhauser Gate.
    All those...moments will be lost...in time.
    Like...tears...in rain.
    Time...to die.
    我曾见过
    你们人类永不会相信的东西。
    在猎户星座边沿
    燃烧着的战舰,
    在茫茫星海中
    逝去的光束,
    然而所有这些都将随时光而去,
    就像雨中的泪水。
    现在,
    是时候死了。

影片中歌特似的黑暗未来场景的设定都堪称一绝,创造了众多之后科幻片的法则,并给予了科幻作家和导演们很多哲学提问和启示。





影片相关
引用


【关于原著作者Philip K. Dick】  
   Philip K. Dick,1928年12月16日生于芝加哥.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就经常在伯克利公报的”小作者俱乐部”专栏发表文章.高中时拼命消化科幻小说.18岁毕业后离开母亲,阅读品位转向文学作品.在卖了几篇故事之后,于1951年开始全职作家生涯.但屡遭退稿.1955年科幻小说Solor Lottery的出版为他带来了第一次巨大成功,并从此走上了多产的创作之路.他的巅峰之作是The Man in the HighCastle,1962被授予雨果奖. 1982年3月2日Philip死于中风引起的心脏病.此前他只看过一次BR的20分钟剪辑.
   Philip一生结过四次婚,曾经长期吸毒且患有妄想症,自杀未遂一次.有人说他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幻小说作家之一,也有人说他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只不过碰巧写科幻小说罢了.

【一句话评论:】

Man Has Made His Match... Now It's His Problem

A chilling, bold, mesmerizing, futuristic detective thriller.

The original cut of the futuristic adventure. [Director's Cut]

The star of "RAIDERS OF THE LOST ARK" and the director of "ALIEN" take you on a spectacular journey to the savage world of the year 2019!!

从各种角度讲,影片都堪称经典。
——《华盛顿邮报》

《银翼杀手》当之无愧于所有的赞誉,成为最超凡脱俗的影片之一。
——BBC

这部带寓言色彩的影片用自己的方式创造出一个全新的世界。
——芝加哥太阳时报

影片融合了40年代黑色电影和未来派风格的侦破恐怖元素。
——BBC电影评论
【影片幕后】:
作者/出处:Duman

科幻片的经典之作

1982年,一部名为《银翼杀手》的影片在美国上映,但因为其阴暗压抑的影像风格和缓慢凝重的节奏而掌声寥寥,刚经历了几部娱乐巨作强烈视听冲击的观众很难对这样一部灰色晦涩的影片产生兴趣,评论界也恶评如潮,甚至因《星球大战》和《夺宝奇兵》而如日中天的哈里森·福特自己也承认片中没有任何发挥的空间……但现在,这一切都成为了过去。这部被众多影迷和科幻迷认为最被忽略的老片终于在时间的流逝中发出了光芒。2004年,由英国《卫报》发起、由60位顶尖科学家参与投票的电影史上最佳科幻片的评选中,雷德利·斯科特的这部1982年的经典作品《银翼杀手》以最高票数当选影史第一。

这部后现代的经典之作是雷德里·斯科特继1979年的《异形》之后贡献给科幻片的第二部里程碑式作品,其意义远大于2002年他获奥斯卡奖的《角斗士》,在科幻百片名单上排名仅次于《2001》,不但有大量影迷,更有不少研究它的专著问世。该片虽然情节简单,内涵密度却极高,讲述了科学、伦理、生命、本能、爱与恨、生与死的诸多问题,还涉及到了灵魂,即永恒,以及生命的最终归宿和身份的自我认同,这种对人和人价值思辩的科幻哲学探索理念影响了之后的如《终结者》、《骇客帝国》等众多科幻巨制的影片。片中阴暗的天空、潮湿的街道与大屏幕中日本歌伎单调的吟唱映衬出潜伏于人们心中的躁动与不安,“银翼杀手”戴克(Deckard)的阴郁和不苟言笑,人们的冷漠麻木与主人公对追杀对象的爱形成强烈反差,这一切无不透露出人们心中隐藏于的对于未来的恐惧,对造物者的质疑以及对于自己身份认知的不确定感。当戴克尽忠职守地必须不择手段结束这些比他这个能力高超的人上人还更厉害的复制人时,导演的镜头并不是像先前动作片一般转向胜利者,而是久久地凝视复制人痛苦的哀嚎与死亡后的破碎身体。在追杀复制人卓拉( Zhora)的那个长镜头里,穿着透明雨衣的卓拉一路奔逃在服装店中,当她中枪倒下时,雨衣飘了起来,仿佛天使的翅膀;在与复制人帕丽斯(Pris)的打斗中,她不慎中枪躺在地板上像中风病人一样疯狂地抽搐,一边歇斯底里地叫喊,看来她是如此充满生命的精力,如此不甘心死亡;而完美的复制人洛伊则暗示《圣经》对耶稣的描写:一个完美的人被创造出来替人性受难,最后为拯救人性钉身十字架。洛伊从钢筋中拔出长钉刺入自己手心以阻制生命衰退带来的痛苦,但他正是用这只刺钉的手将德克拯救,然后含泪说完那段哀婉的独白,才头颅低垂,尊严地死去。“我见过你们人类无法想象的事情,在烈火中攻击船只,我看过海中电波在黑暗里喋喋不休,那些时刻将在时光的洪流中消失,就像雨中的泪水。”这段仿如哈姆雷特对生死追问,恐怕是科幻电影有史以来最具悲剧力量的独白。

英国干细胞研究专家斯蒂芬·明格尔(Stephen Minger)说,《银翼杀手》是他看过的最好的电影:“整部影片的概念远远地超越了它所处的时代,而故事的命题--我们到底是谁?来自何处?——又是如此亘古而永恒。”小说原著作者菲力普·K·迪克(Philip k. Dick)也曾这样说过:“在我看来,这个故事的主题是戴克在追捕人造人的过程中越来越丧失人性,而与此同时,人造人却逐渐显露出更加人性的一面。最后,戴克必须扪心自问:我在做什么?我和他们之间的不同本质到底是什么?如果没有不同,那么我到底是谁?”

超前的未来景观与建筑影响

斯科特对画面惊人的敏感成为其后作品的风格,他将《异形》的设计思路搬到洛杉矶,创造出一个乌烟瘴气、永远灯火阑珊的未来世界,被后现代理论称为“奇观社会”的“真正的沙漠”。片中2019年的洛杉矶实际上是一个由广告牌上的日本女郎、黄皮肤的街上行人、奎师那知觉派信徒以及中文字符等“东方元素”构成的亚洲城市。片中永远都是湿漉漉的阴雨绵绵、堡垒式的巨大建筑、冰冷的机械设备,满地垃圾的街头风景。男主人公穿着风雨衣在强烈的灯光、无边的迷雾和巨大的暗影间孤独行走于弃楼丛中,神秘女主角高高的垫肩则显出古典而夸张的“人”的尊严,又永远笼罩在香烟的谜雾和百叶窗的阴影里。这种挤满物质质感与密度的未来景观预告了“电脑朋克(Cyberpunk)”这一前卫科幻类型的诞生,使威廉·吉布森几乎放弃他的电脑朋克的开山经典《新罗曼史》(Neuromancer)的创作,因为二者对未来的设想如出一辙。

《银翼杀手》对未来的设想极为细节丰富,精致的特效制作几乎没有任何破绽,中东西合璧的布景营造出视觉奇观。影片中前卫的理念与精巧的特效设计模式对电影工艺的发展乃至真实人类世界的工艺风格都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力。片中Tyrell公司的大楼结合了古埃及、玛雅、阿兹台克人的金字塔建筑风格,外壁刻有被酸雨腐食的金属图案,高达800层,金碧辉煌,无比宏伟;实际上是个2英尺半高的模型,底座8平方英尺,顶部2平方英尺,比例尺大约1:1000,内部装有塑料光管。而片中出现高达3000英尺的摩天大厦具有一种丑陋的未来实用主义的美。这些大胆而具有想像力的城市景观塑造可谓是前所未有的突破,那些奇思妙想的创意甚至极大的影响到了20世纪末的建筑风格。

菲力普·K·迪克其人

菲力普 ·K·迪克被誉为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幻小说作家之一,终身用科幻探讨什么是真实、我们何以为人这样的大问题,声称身为科幻作家却对科学一无所知,没有令人尊敬的专家头衔,只能跻身于低级的街头读物写手之列。今天迪克在西方已被尊为深刻洞察人性、观照未来的先知,《滚石》杂志宣称:“迪克的科幻思想在任何一个星球上都是最为杰出的。”科幻小说的最高奖项之一的“迪克奖”即是以菲力普·K·迪克的名字命名的。迪克的生平代表了大多数科幻作家现世的命运,从15岁起他就一面做着唱片店的店员一面用余暇时间写作,身后固然无限风光,但在有生之年,无数的精彩之作却常以仅仅25美金一篇的价格批发贱卖。迪克说:“我是职业科幻小说家。我与幻想为伍,我的人生就是一个奇思异想。”对于在“奇思异想”中度过的一生他自己倒是从没有更多的抱怨。

《银翼杀手》根据菲力普·K·迪克1968年的小说《机器人梦想电子羊?》(Do Androids Dream of Electric Sheep?1968)改编,讲的是核战后的地球只剩下少数人,在这些人当中,拥有幸免于难的动物成了身份的标志。利克只有一只电子羊,他梦想着拥有一只真正的羊。这时,外星移民地的几个机器人逃回地球,杀死他们成了利克实现梦想的唯一机会。小说原著中更有许多深刻微妙之处电影无法传达。

1963 年,迪克出版了《高城中的人》(The Man in the High Castle)这是他最有影响的长篇科幻作品,获得了当年的雨果奖。这部作品描写的一个虚实颠倒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美国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被德日两国分别占领,然而这个世界上却流传着一本名为《母蝗横卧》的书,书中描写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包括美国在内的同盟国的胜利而告终。《高城中的人》可以说降迪克的揭示现实虚伪性的主题开掘到了极致。

除了《银翼杀手》,根据菲力普·K·迪克小说改编而成的电影还有《全面回忆》、《第二选择》、《冒名顶替》乃至前两年由斯皮尔伯格导演、阿汤哥主演的《少数派报告》。

【电影花絮:】

·据传扮演戴卡德的最初人选是达斯丁·霍夫曼,而普瑞斯的最初人选则是黛博拉·哈利。
· 影片根据菲利普·迪克的小说《机器人梦见电子羊》(Do Androids Dream of Electric Sheep)改编,而片名却源于艾伦·诺斯的同名小说,后来威廉·巴洛斯将小说改编成剧本,雷德利·斯科特为了拍摄本片而买下了冠名权。在威廉·巴洛斯的书中,“blade runner”是指非法出售手术器械的人。
·菲利普·迪克称影片画面与自己写作时想象的效果如出一辙,而雷德利·斯科特却说自己从未看过原著。
·因为影片拍摄在极高的工作强度下进行,所以经常疲劳过度的剧组人员戏称本片为“Blood Runner”.
·片尾戴卡德和瑞切尔在乡间驱车的镜头取自斯坦利·库布里克在《闪灵》中未使用的镜头。
·片头场景曾被认为是在英国威尔顿的I.C.I.化工厂拍摄,而实际是源于绰号“冥府”的微缩景观模型。
·1982年,大多媒体对本片都恶评如潮,其中包括美国著名影评人Siskel & Ebert,10年后,两人一改初衷,盛赞《银翼杀手》。
·在拍摄普瑞斯攻击戴卡德的一段中,剧组聘请了一位体操运动员作替身,但正式拍摄前导演排练次数过多,以至这位女运动员体力不支,剧组只好又请来位男运动员拍摄这段镜头。
·戴卡德住所的设计深受美国建筑设计大师弗兰克·劳埃德·莱特的杰作恩尼斯-布朗之家的启发。
·当戴卡德阻止瑞切尔离开他的住所时,戴卡德将瑞切尔推到一旁,观众可以看出瑞切尔痛苦而震惊的表情十分真实,因为当时哈里森·福特动作过于用力,肖恩·杨被惹怒了。
·在2004年英国《卫报》所做的调查中,有60位科学家认为《银翼杀手》是影史上最棒的科幻片,口碑甚至超过了《2001太空漫游》。
·在拍摄过程中,雷德利·斯科特将绘画大师爱德华·霍普的名画《夜鹰》的照片拿给剧组人员看,希望借此让他们领会影片所要营造的意境。
· 为了建造出喧哗的街道场面,影片的布景中不仅有五六十辆交通工具,花花绿绿的霓虹灯,会动的人体模特,熙来攘往的人群,服装部更是找遍了二手货商店,弄到了大量的民族服装,创造了一个多种族、多民族济济一堂的壮观场面。如果仔细观察,你会发现里面有成吨的朋克青年、黑人、墨西哥人,穿着修女装的男人,扮成克利须那神的印度人,甚至有穿着军装的中国人。
·警察局是在洛杉矶的联合车站(Union Station)拍摄的。那里的建筑大的出奇,而且有很多的艺术装饰和新法西斯主义风格。但剧组人员在搭建Bryant的办公室时犯了一个巨大的错误:他们把它建在了女盥洗室的门口,以致每次排戏的时候都有老太太客气地问洗手间用。
·警察的制服都是原创的,配有头盔式电脑监视装备,自带光源。
·片中那个制眼实验室其实是一个肉类加工车间。剧组足足用了两周的时间把它的温度降到零下4度(冻的太快会使混凝土墙壁裂开),终于,房顶上出现了两英尺长的冰柱。

【穿帮镜头:】

·Zhora撞碎玻璃时,明显用的是替身,而且右手拿着引爆血袋的机关。
·普瑞斯的头发在进入布拉德伯里大厦前是湿的,而当她随即走进大厦却变干。
·从照片可以判断,Zhora的纹身在右颊,而当她被戴卡德追杀,纹身却在左颊。
·当Zhora和普瑞斯的图像第一次出现时,对两人身份的解说张冠李戴。
·在片尾的楼顶场景中,贝迪放飞鸽子时正下着雨,而随后鸽子飞走的镜头中天空一片蔚蓝,没有丝毫下雨的迹象。雷德利·斯科特后来承认,是自己的倏忽所致。因为在拍摄这组镜头时,鸽子拒绝在雨中飞翔,他打算补拍,而之后却将此忘得一干二净。
·在戴卡德的住所中,瑞切尔所涂口红的颜色在红色和粉色间转变多次。
·在一段戴卡德同普瑞斯打斗的场景中,一些镜头中普瑞斯明显穿着裤袜,而其余镜头中则裸露着双腿,皮肤上还有汗水。
·片中的猫头鹰飞舞时发出振翅的声音,而实际上这种夜行猛禽飞行时是极其安静的。
· 布赖恩特告诉戴卡德一共有4个复制人逃了出来,几分钟后又说一共有6人叛逃,其中一人被击毙,另外一人片中始终未作交待。原来起初剧本上还有另外一个复制人角色Mary,后来受时间和经费的限制最终未被采用,据演员透露,当时已经重新录制了涉及人数的对话,但不知为何导演最后并未全部使用,导致了自相矛盾。


原你归来仍是少年
颦儿 离线
级别: 橘园贵宾

UID: 10889
精华: 9
发帖: 2203
橘果: 6361 颗
威望: 6813 点
光辉成就: 0 分
在线时间: 318(时)
注册时间: 2007-06-06
最后登录: 2018-11-21
25  发表于: 2007-12-08  
不要向流星许愿,否则它就会变成女人……——《星尘》




引用

Stardust

简体中文名: 星尘 / 星尘情缘 / 魔幻星尘......香港译名 / 星尘传奇......台湾译名
导演: Matthew Vaughn
编剧: Neil Gaiman .....novel / Jane Goldman .....screenplay
主演: Charlie Cox / Claire Danes / Michelle Pfeiffer / Sienna Miller / Jason Flemyng / Robert De Niro
上映年度: 2007
官方网站: http://www.stardustmovie.com
语言: English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英国
imdb链接: tt0486655
发行公司: Finnkino Oy
类型:动作/奇幻/剧情/科幻/冒险
评级:Rated PG-13 for some fantasy violence and risque humor.
级别:USA:PG-13   Taiwan:PG-12
制作成本:$65,000,000/estimated
拍摄日期:2006年4月19日 - 2006年7月13日
片长:128分钟
上映日期: 2007年8月10日
官方网站: http://www.stardustmovie.com/




不要向流星许愿,否则它就会变成女人……——《星尘》


引用


【Sibyl看电影】

以为会是像纳尼亚传奇、龙骑士之类的魔幻跟风烂片,结果Sibyl体味了一次带些奇幻元素的温馨童话之旅。没有大的内容上的野心,正如此片在暑假档上映的目的一样,只是给青少年们的一次美丽的人生梦想。

陷入青春初恋的Tristran像他父亲当年一样,穿过了WALL的缺口,到了未知的暴风王国。为了证明他对Victoria的爱,纯朴的他甚至承诺为她带回那颗天上坠落的星星作为生日礼物。然后所有魔幻元素开始逐一上场:

惊心动魄的4子夺位的宫廷悲剧……
恰如魔法故事中样板的黑暗女巫……
白色的独角兽……
天上飞着的捕捉闪电的海盗船……
有着不为人知怪癖的善良海盗船长……
结局当然是迟迟不肯离去的死去的亡灵得以安息……
公主被拯救,成长为勇士的少年赢得美人心……

是呀,只要还有人相信童话,生活怎么会变得难以忍受呢?

Claire Danes还是像当年《罗密欧与朱丽叶》里一样青春,虽然有些花瓶,但那一个恍如游魂般去人类世界寻找爱人的场面还是让人心碎不已的。

最喜欢片中死去亡灵们坐在一起唠唠叨叨、一惊一乍的旁观场面的设定,讽刺和黑色幽默的意味实在令人喷饭。

除了Robert De Niro和Michelle Pfeiffer,还有片中众多重量级绿叶同样展示了英国演员们的良好素养:
旁白的声音来自Ian McKellen
登场就是死去的可怕的老国王居然是Peter O'Toole
Victoria的追求者Humphrey是帅锅Henry Cavill
还有死去的王子们阵列中居然是Rupert Everett、Jason Flemyng、Mark Strong……





影片相关
引用


【一句话评论:】

一个简单而神圣的奇幻故事,米歇尔·菲佛饰演的满嘴符咒的女巫,要比那颗堕落的“流星”更加闪亮。
——《休斯顿杂志》

《星尘》是这个夏日里第一部内容大于形式的科幻大制作。
——《旅游指南》

相比较而言,原著小说似乎要更胜一筹,因为改编成电影之后,故事少了一种不可思议的感觉。
——《综艺》

除了查理·考克斯的村民形象勉强过关,其他演员的表现实在是让人不敢恭维。
——《每周新闻》

虽然影片涵盖了所有奇幻故事应该具备的元素,细节方面却经不起推敲。
——《洛杉矶周刊》
【又见小说改编电影】作者:IVY

  两个平行的宇宙空间,只用一堵石头墙分隔开来--《星尘》所展示的是如此近距离、反差却非常大两个世界所带来的那种奇幻感,跟随着故事中的特里斯坦的脚步,人们将会从一个正常的世界,一脚跨进神奇的仙境。

  一颗流星,却引起了疯狂的追捕……这样的故事灵感来自于当今最富有想象力的畅销小说作家尼尔·盖曼,他的获奖作品的涵盖面非常广,有小说、漫画,还有剧本,每一个值得记忆的传奇故事都展现出了无与伦比的理性与趣味性。1997年,由盖曼创作的《星尘》正式出版,这是一个拥有奇幻风格的亲切故事,在DC Comics公司推出的一套四集的电视系列短剧中,通过美国著名插画家查尔斯·维斯(Charles Vess)那惊人的图解说明得到了全方位的展现。差不多一年后,《星尘》终于以小说的形式出版,并以最快的速度打进畅销小说榜,成为那一年最受欢迎的小说之一。

  无论在评论界还是在读者之间,《星尘》中所讲述的那个故事因为幽默风趣和魔法风貌,被频繁地拿来与《公主新娘》和《大魔域》进行对比。所有的一切都是围绕着一个魔法王国展开的,大致的意思就是,一颗流星划过大气层,变成了一位迷人的女士,她让一个普通的土小子变成了他一直梦想着的英雄……这样一个童话故事的珍贵之处就在于它的现代感和经典的主题,小说的作者尼尔·盖曼说:“我只是想写一个男人,当他有了心爱的女人之后,却发现她并非自己的真爱。从一开始,我的脑海里就有一个想法,然后跟随着这个想法一路创作下来。让我感到骄傲的是,完成的小说和我当初预想的一模一样。”

  虽然尼尔·盖曼的本意只是想讲一个充满传奇的故事,但是它赢得了所有年龄段的书迷的喜欢,这最终成就了《星尘》的大银幕之旅。从小说一出版,似乎就不断有人提及,称这样一个奇幻故事是检验当代高科技的电影技术和电脑数码特效的完美选择……然而,《星尘》引起的却是一个独立电影导演的兴趣,他曾因为作品中的深奥与坚韧而在电影工业中闻名,他的名字就叫马修·沃恩,他希望可以通过幕布让这个奇妙的世界变得栩栩如生,依靠的就是那些小说中未被人动用过的超凡魅力。

  马修·沃恩最初是以制片人的身份走进人们的视线的,负责的都是一些快节奏、有趣味性、有影响力的英国动作喜剧片,例如《两杆大烟枪》和《偷拐抢骗》。他的导演处女作是备受赞誉的黑帮惊悚片《夹心蛋糕》,主演丹尼尔·克雷格正是凭借这部影片才得到了詹姆斯·邦德这个角色的。尽管《星尘》的美好和童话性与《夹心蛋糕》有着天壤之别,却抵不住这个故事对沃恩的吸引力,就像“暴风之所”里的所有人一样,沃恩也以最快的速度受到了“流星美女”的诱惑,和所有想这样或那样利用她满足自己欲望的角色一样。沃恩回忆道:“《星尘》是我读过的最精彩、最有原创性的故事之一,作为一名导演,我最主要的兴趣就是讲故事,然而在现代电影中,这似乎成了一种被遗忘的艺术。”

  受到了充满魔力的尼尔·盖曼在纸上创作的一切的影响,马修·沃恩也想得到小说原作者的祝福,然而盖曼并不想交出《星尘》的版权,好在他最终被沃恩对这个故事执着的爱和丰富、有创造力的想法所感动,改变了主意。盖曼说:“最重要的是,我相信他。”

  有了尼尔·盖曼的支持,马修·沃恩下一步需要的就是一个合适的改编剧本,将平面上的角色变得有在有肉。沃恩接受了盖曼的建议,找到英国的剧作家兼小说家简·高德曼(Jane Goldman),她不但凭借小说《梦境》(Dreamland)成为新一代作家中最富有创造力的一个,还在英国非常流行的电视节目《简·高德曼的研究报告》(Jane Goldman Investigates)中充当推荐人的角色,她总能在超自然的东西里寻找到不可思议的结果,不管是幽灵还是第六感。

  尼尔·盖曼希望简·高德曼能够将她对爱情、神秘和人性的感觉带到故事中来,然后再由马修·沃恩主导那些有创造力的想象画面,也就是如何解决差不多两个小时的“流星”伊凡娜在大银幕上所留下的惊人视觉冲击力--可以说这样的编剧搭档组合正好能起到互取所长、互补所短的效果。

【童话故事也需要穿衣打扮】作者:IVY

  对于演员来说,服装与扮相肯定能够加深他们与影片中那些奇幻的角色之间的联系,继而彻底地切断他们对现实世界的熟悉感。《星尘》的服装设计师萨米·谢尔登,不仅曾为像《V字仇杀队》这样的科幻大制作设计过服装,也挑战过异装喜剧《长靴》和科幻喜剧《银河系漫游指南》…… 如今她要为《星尘》设计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穿衣风格:一面是平常的“围墙村”的村民;一面是“暴风之所”里那狂野、放荡不羁的居民的随性。谢尔登说:“小村庄总是那么地整洁优雅,很有民间风情,而‘暴风之所’则处处是鲜艳的色彩和奇异地兼容了各种文化的风格,因为那是一个魔法世界,能把一切不可能变为可能。”

  单就这部影片来说,最让萨米·谢尔登满意的就是那些邪恶的女巫的穿着。故事中的她们等待“流星”的堕落已经很久了,盼望着有朝一日自己能够永葆青春。在导演马修·沃恩的建议下,谢尔登完全放弃了电影中的女巫通常情况下会采用的那种带兜帽、黑色拖地长袍的装扮,她的解释是:“我们的女巫很有几分异域的风情,同时还有点异教徒的感觉。她们的衣服都是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拥有像宝石一样鲜艳的颜色,包括绿、红和紫色,然后再配有少量的黑色点缀其中,看起来就像是三颗有邪恶力量的魔法石。”

  米歇尔·菲佛在影片中饰演女巫拉米亚,她所穿的衣服的设计灵感就来源于希腊神话中那个有着和她一样名字、半蛇半人的女妖,萨米·谢尔登说:“我们给她设计的衣服是绿色、金色和黑色相间的,因为她必须得带给人一种阴险的狠毒。另外,她的衣服还必须得具备一种厚重的感觉,暗示着她对周围世界那种巨大、黑暗的影响力。”与拉米亚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流星”伊凡娜的出场,谢尔登给她设计了一身像空气一样轻盈的衣服,有一种不真实的虚幻感。谢尔登接着说:“给伊凡娜打扮就稍微困难点儿,因为她不是人类,所以你不会想看到她穿上那种传统的衣服。最终,我们使用了一种有金属质感的布料,这样伊凡娜看起来就好像真的有在大气层燃烧后的熔化感。她身上衣服实际上是一种丝绸,这样当伊凡娜的扮演者克莱尔·丹尼斯穿上它走进来的时候,还会随风轻快的飘动。”

  另外,伊凡娜还有一套铁蓝色的长袍,是莎士比亚船长给她的,萨米·谢尔登解释说:“之所以会选择蓝色,是因为我们觉得如果伊凡娜面对一排衣服时,她肯定会被那种与天空拥有一样颜色的华服所吸引,这套衣服让她更有人类的感觉,不再虚无缥缈。”

  至于莎士比亚船长,萨米·谢尔登特别让他有别于那种海盗专有的污秽邋遢的流氓形象,传递出的是一种完全相反的角色特征。另外,谢尔登还包揽了其他海盗的服装设计,她表示:“当然,这里的海盗不会穿戴任何金属物件,同时我们还让他们穿上了类似于长统胶靴和橡皮手套似的东西,只有这样,他们看起来才不会像罪犯。”而来自“暴风之所”的王子们,则是7个以自我为中心的自大狂,谢尔登在他们那非常个人化的特色服装里结合了许多有趣的点缀,在细节中突出个性。当然,通常王族应该具备的那种沉静的高贵气质,在他们身上是看不到的。导演马修·沃恩希望几位王子的装扮可以让人想起牛仔,谢尔登说:“所以我们给王子们的衣服弄出了一种恃强凌弱加色迷迷的感觉。”

  到了影片的主角特里斯坦·索恩,就要复杂得多了,他身上的衣服的转变,也代表着他的成长之路。最开始的时候,他的穿着非常传统,就是维多利亚时代的典型风格,略显笨拙。随着特里斯坦在“暴风之所”的历险之路的展开,他的装扮越来越活泼,代表着一种思想、观念潜移默化的改变。将特里斯坦的角色个性结合进衣服,对于马修·沃恩和萨米·谢尔登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谢尔登表示:“他会成长为一个真正的男人,变得越来越性感、越来越强壮,与在村庄时相比判若两人……反正他会越变越潇洒就对了。”


原你归来仍是少年
颦儿 离线
级别: 橘园贵宾

UID: 10889
精华: 9
发帖: 2203
橘果: 6361 颗
威望: 6813 点
光辉成就: 0 分
在线时间: 318(时)
注册时间: 2007-06-06
最后登录: 2018-11-21
26  发表于: 2007-12-08  
我的红色恋人——《芳香之旅》


引用

片名:芳香之旅
外文片名:The Road
导演: 章家瑞
编剧: 章家瑞/ 袁大举
主演: 范伟 / 张静初 / 聂远
上映年度: 2006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
对白语言:汉语普通话
类型:爱情/家庭/剧情
片长:116分钟
影片类型:爱情 / 家庭 / 剧情
imdb链接: tt0470302
上映日期: 2006年2月14日 中国





我的红色恋人——《芳香之旅》

引用


【Sibyl看电影】

在那场全民性的行为艺术表演中,有我唯一记忆中的符号,还有我红色的恋人。

高原耀眼的阳光映照着橘色柔和的车厢,车窗玻璃前只等待一个人的年轻姣好的面容已经老去。那个大雨滂沱的夜晚,我的渴望也随倒塌的土墙沉入石场红土。心如止水,那些被撕毁的信中记载的曾经的梦想,我不再想起。可是,却有个人一直守护着我,默默的圆满着这些许愿。他如今已经不能在观后镜追随我的微笑,但那些最后流淌的泪水,却足以让我承载他的一切,直到我岁月流过,年老死去……

多余的性主题,动人的故事框架,硬伤也有不少,但温暖足矣。

还没有看过《孔雀》,星途不如章子怡幸运的张静初在本片中的表演依然打动了我。最初的20分钟的确是有点用力过头似的矫揉造作,但是后面着实让人怆然心碎的中老年戏,挽救了此片。

片中老年妆并不那么真实,但从内心我又实在是不愿意再糟蹋如此可爱的张静初美女。





影片相关
引用


【一句话评论】

·“为中国新电影史诗,张静初会因为这部电影成为章子怡之后的国际影星,范伟的卓越表演令人感动,章家

瑞的卓尔不群使他登上了国际电影舞台。”——《每日综艺》

·“巧妙的故事情节和深邃的人文关怀结合起来使得《芳香之旅》引人注目,张静初和范伟的表演已经出神入

化。”——第63界威尼斯电影节主席马克·穆勒

·《芳香之旅》帮助我们找回了凡间爱情,它是悠长的、是惆怅的,带着遗憾,带着无奈,带着人生并不完美

的嘘唏,又带着人生因真爱而生的富足。——某观众

·这段旅程离芳香十万八千里,倒是非常恶臭。——马德昌

幕后制作:

《芳香之旅》是导演章家瑞的第三部作品,影片时间跨度长达三十年,充满了怀旧气息,通过三个人的感情往

事,诉说了人性中关于爱情、灾难、责任的思考。因《孔雀》一片声名雀起的新生代女演员张静初在片中从青

春少女演到老态龙钟,具有一定难度,但片中,张静初的老年戏却演得十分得心应手。最早导演曾有过找老演

员来演老年的李春芬的打算,但看到张静初定完的老年妆后,打消了这个念头。
花絮:

·根据剧情,张静初在片中要开大车,没开过大车的她,被戏里的那辆古董公交车难为坏了。由于车太老,经

不起磕磕碰碰,全组的人都拿车当宝贝。

·该片也是张静初饰演的年龄跨度最大的一个角色,从十几岁演到五十多岁,老年妆就显得非常重要。张静初

说最大的功臣是化妆师,影片刚开机化妆师就因为一起意外摔断了胳膊,为化好她的老年妆每天要早起三个小

时,用东西托着胳膊慢慢画。

·张静初说她很喜欢这部电影:“我很投入地演这个片子,在两个月的时间里经历了春芬的一生,从戏里走出

来,我就更珍惜自己眼前所拥有的一切。”

· 片中男女主角有大量的戏发生在老式公共汽车上,如何在高速行使的道路上拍摄出平稳的画面对摄制组来说

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困难,摄影师林良忠将他在美国好莱坞看到学到的东西与现实相结合,用土办法

制作出来一套与好莱坞一样的车外架拍设备,拍出很多超乎想象的优美画面。为了确保整部影片的质量水平,

林良忠更不惜拿出自己珍藏多年的阿莱摄影机镜头,这个镜头正是当年伴随科波拉拍摄《教父》系列时使用的



·本片以文革为时代背景,担任本片作曲的梅林茂是一个日本人。梅林茂表示自己对中国的这段历史比较熟悉

,因此《芳香之旅》的音乐风格与自己之前与中国导演合作的《十面埋伏》以及《2046》都不一样,“这是一

部关于爱情的文艺片,而爱情从来就是我音乐创作的母题,我希望通过我为这部电影谱写的音乐可以让观众感

受到爱情的力量,以及主人公在经历苦难之后对幸福的期待。”


原你归来仍是少年
颦儿 离线
级别: 橘园贵宾

UID: 10889
精华: 9
发帖: 2203
橘果: 6361 颗
威望: 6813 点
光辉成就: 0 分
在线时间: 318(时)
注册时间: 2007-06-06
最后登录: 2018-11-21
27  发表于: 2007-12-08  
爱情的后背——《爱情的牙齿》


引用

[img][/img]
[quote]




爱情的后背——《爱情的牙齿》》

引用


【Sibyl看电影】

要下雨了。我的后背又开始了疼痛。

那时候年轻,曲折幽长的胡同里,阳光明媚,单车铃铛声所到之处,骄傲青春,飞扬跋扈。

10年以来,我早已不用古老的海欧洗发膏。而那句有生以前第一次遭遇的调情的话语,少年闪烁的炙热眼神,拂面的青涩气息却挥之不去。

只因当年惘然,迟钝的不懂回头,看看身后追逐的拐杖少年,只差一个回头,我却错失了一生的守候……

相比本片中一个比一个残酷的三个段落,驼鸟如我宁愿生活只剩余第一个记忆,这是此文以《爱情的后背》为名的原因。

初恋的萌动只有一次,而后背的伤痛却绵延一生。






影片相关
引用


【幕后制作之导演自述】

——“伤痛是通往爱情的捷径”

  ——“我对时代符号不感兴趣”

  这个故事诞生于倾听友人的一次生活讲述之后。

  我力图勾勒女人的内心史,主人公钱叶红有着随时代而变的身份,动乱年代的女老大,医学院的天之骄子

,倒霉的女青工,平淡婚姻中的少妇……

  但真正构成她内心体验的不是时代的风云,而是伤痛、爱情和记忆相互缠绕的复杂关系。经历了十年,三

个男人之后,她忽然发现,伤痛是通往爱情的捷径。

  所以在讲述七八十年代生活的电影浪潮中,本片的意图不在于时代的怀旧、反思或质询,而是力图将个人

从时代和社会中突出出来,寻找剧变中的不变。如果电影是记忆,本片力图对抗的遗忘不是逝去的时代风貌,

而是在各个时代一直流淌的深刻人性。

  《爱情的牙齿》选择1977-1987十年时间为历史背景,以“钱叶红”这个女性为线,很容易被人理解为又一

部以符号化的人物来诠释时代的影片,在试片会上导演强调对怀旧不感兴趣,“我力图将个人从时代和社会中

突出出来,寻找巨变中的不变。如果电影是记忆,本片对抗的遗忘不是逝去的时代风貌,而是在各个时代一直

流淌的深刻人性。”

  为了更自然地切入人性,导演试图用一种冷静以至冷酷的风格通过叙事和镜头语言的控制影片,对讲故事

花费大力气,而把时代所有简单的标志推到后景,“本来一个毛主席像章、一段那个时代的流行歌曲都可以让

人们轻易地感觉到年代,但是我们都放弃了”。有趣的是,另一方面,导演却选择了《曼娜的回忆》手抄本、

苏联情歌《红莓花儿开》等不常见的标志作为那个时代女性情爱苏醒特有的符号。导演的极简风格还体现在影

片音乐运用上,“我希望电影音乐是特别克制、冷静,不要那种好莱坞宏大式的感觉,现在的版本还不够好。




原你归来仍是少年
颦儿 离线
级别: 橘园贵宾

UID: 10889
精华: 9
发帖: 2203
橘果: 6361 颗
威望: 6813 点
光辉成就: 0 分
在线时间: 318(时)
注册时间: 2007-06-06
最后登录: 2018-11-21
28  发表于: 2007-12-08  
蓝精灵,请为我唱一曲挽歌——《无主之地》


引用

无主之地No Man's Land(2001)
简体中文名: 无主之地/无人地带/三不管地带
编剧: Danis Tanovic(丹尼斯.塔诺维奇)
导演: Danis Tanovic(丹尼斯.塔诺维奇)
主演: 布兰科-德加力奇(Branko Djuric) / 雷尼-彼得拉亚奇(Rene Bitorajac) / 菲利普-索瓦戈维奇(Filip Sovagovic)
官方网站: www.unitedartists.com/nomansland;http://www.mgmawards.com/nomansland/
imdb链接: tt0283509
国家/地区: 波黑/斯洛文尼亚/意大利/法国/英国/比利时
对白语言:英语/法语/德语/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
发行公司: Alfa Films
上映日期: 2001年5月12日 法国
更多外文片名:Nikogarsnja zemlja
色彩:彩色
混音:Dolby SR
评级:Rated R for violence and language.
级别:Singapore:PG   Norway:15   Sweden:15   UK:15   Brazil:14   France:U   Spain:13   USA:R   Australia:MA   Germany:12   Argentina:16   Switzerland:16   Switzerland:12   Finland:K-15   New Zealand:R13
制作成本:FRF 14,000,000 (estimated)
版权所有: Noé Productions - Fabrica - Man's Films - Judy Counihan Films - Studio Maj/Casablanca - 2001 (on-screen)



蓝精灵,请为我唱一曲挽歌——《无主之地》

引用


【Sibyl看电影】

  塞拉躺在脉冲地雷上说:我不想死,我要回家。
  尼诺说:你不会死,我们一起活着离开。
  还记得蓝精灵吗?我们童年的那首歌谣中那可爱神奇的精灵……我和西基在战壕上跳舞,它听到了我们呼唤,它会带我们回家。

  还有圣经中的通天塔的故事呢,你可记得?
  “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和波斯尼亚人的会话语言其实是相同的。可是今天,塞尔维亚人称之为塞尔维亚语,波斯尼亚人称之为波斯尼亚语,而克罗地亚人又称之为克罗地亚语。只是当他们相互说话时,彼此都很清楚地明白对方的意思”
  说,是谁发动了战争?你说啊?居然敢说是我们。现在枪在我手里。
  塞拉,看吧,我们谁都不会是主宰别人的命运的上帝,即使我们有着相同的语言,却再也无法一起造出通往天堂的通天塔。

  可恶的记者,你以为这是在拍电影吗?你们赚大钱,赚我们可怜的钱吗?

  拆弹专家一生只能犯一个错误。
  不,是两个错误,另一个错误是他选择了这个职业。

  你想我是不是应该再拍一下那个战壕?
  不用了,反正哪儿的战壕都一样。

  我知道你在想什么,可你有什么别的办法么?
  我只是不想袖手旁观。
  请记者们到今晚22点到假日酒店参加记者招待会。

  尼诺,你说的蓝精灵呢,为什么所谓的拯救只是一天120克的食品,你去到了哪里?
  远在千里之外的Global News的编导们在电视墙前一脸错愕的见证了你的死亡,而就在你身边的我却永远无法得知。
  尼诺,天黑了,偌大的天空居然没有一颗星星,只是黑而已,好似一块裹尸布扑面而来。我有点困,我想我真该闭上眼睛休息一下了,反正睁着眼睛也看不到一丝光……






影片相关
引用


【关于本片】

这是一部充满黑色幽默的优秀反战片。影片讽刺了交战的每一方,甚至连联合国也未能幸免。全片从创意到处 理均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但又表现得十分低调,不露声色,跟传统的战争片截然不同。

影片获2002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和金球奖最佳外语片。


原你归来仍是少年
颦儿 离线
级别: 橘园贵宾

UID: 10889
精华: 9
发帖: 2203
橘果: 6361 颗
威望: 6813 点
光辉成就: 0 分
在线时间: 318(时)
注册时间: 2007-06-06
最后登录: 2018-11-21
29  发表于: 2007-12-08  
男人的残酷爱情赛点准则——《赛末点》


引用

片名:Match Point(2005)
中文片名:赛末点/迷失决胜分(香港译名)/爱情决胜点(台湾译名)
又名:Woody Allen Summer Project.....(USA) (working title)
导演:伍迪·艾伦 Woody Allen
主演:乔纳森·莱斯·梅耶斯 Jonathan Rhys Meyers 斯嘉丽·约翰森
国家/地区: 美国/英国/卢森堡
对白语言:英语
发行公司: HanWay Films
上映日期: 2005年5月12日 法国
官方网站: DreamWorks [us]
类型:爱情/惊悚/剧情
片长:124 min / Finland:126 min (theatrical version)
对白语言:英语
混音:杜比数码环绕声
评级:Rated R for some sexuality.
级别:Portugal:M/12   Argentina:13   Australia:M   Sweden:15   Brazil:14   USA:R   Singapore:NC-16   Spain:18   Finland:K-11   Norway:11   Malaysia:   UK:12A   Germany:6   Hong Kong:IIA   Switzerland:14   Ireland:15A   Austria:12
制作成本:$15,000,000 (estimated)
版权所有:Jada Productions Limited
拍摄日期:2004年6月12日 - 2004年8月



男人的残酷爱情赛点准则——《赛末点》

引用


【Sibyl看电影】

    怀着对伍迪·艾伦中产阶级讽刺喜剧的期待看此片,结果这个瘦小老男人老套之极的正剧将我对男人的期望值再次狠狠打击一番。

    伍迪·艾伦不再出现在片中,伍迪·艾伦似喜剧传统和个人标签在此片中一点也找不见,曼哈顿?现在是在伦敦。犹太知识份子?不,只有一个眼神锐利的爱尔兰穷小子。《红与黑》和德莱塞的“美国悲剧”在现代伦敦的颠覆版。我们的于连成了网球球员。那个被扔向塞纳河的金戒指,还好不是网球。原本应输了比赛的他却因此赢得了富贵人生,真是讽刺。,“没有降生,或许是对所有人最好的恩惠”他富有修养的平静解释自己弑亲的恶行。去TMD男人们关于性和爱的两分论!

    愤怒之余,最后还是得花痴感叹一下,片中饰演哥哥TOM的英国帅锅马修·古格,真是帅呆了。





影片相关
引用


【一句话评论:】

Passion Temptation Obsession

There are no little secrets.

艾伦在一个如同德莱塞的“英国悲剧”中再次延续了他道德和罪行的议题。 ——《综艺》

伍迪·艾伦在陌生的背景中重温了熟悉的主题,他以一个老手的方式拍摄了伦敦,就像在他钟爱的出生地纽约一样。 ——BBC

这部伍迪·艾伦近年来最好的电影意味着我们常犯的错误:性的诱惑。 ——《滚石》

【以下引自Mtime】

【关于本片】

   伍迪·艾伦的新作《赛末点》的全球首映是在2005年的嘎纳电影节,但这部影片并未参加竞赛单元,而是作为开幕影片参展。在伦敦上映时,伍迪·艾伦说,这是他40多部电影中三部真正的好电影之一(另外两部是《开罗的紫玫瑰》和《丈夫与妻子》)。评论界也称这是“十年来伍迪·艾伦最好的作品”,虽然他的上一部作品《双生美莲达》也被评论界如此称赞,但显然这次的赞赏要来得真诚得多。

  《赛末点》中,伍迪·艾伦不再出演自己的电影,也收起了喋喋不休的冷嘲热讽,但故事却并没有因此显得新奇,手法也十分简单,叙事结构和视听语言也毫不彰显,甚至主题也略显老套。主人公克里斯几乎就是司汤达《红与黑》中的于连的现代翻版,贫穷的小伙子爬入上层社会的故事在西方也是老生常谈。但这样的选材也为导演在细节处发挥留下了空间。

  影片中最具寓言性质的是开场的一个网球的慢镜头,画外音直接说明命运的变化类似网球比赛中的擦网球,一切取决于偶然的幸运。而主人公克里斯和诺拉初次见面的兵乓球赌局也一早将两人的命运昭示无疑。最后,当克里斯杀害了诺拉和房东太太,为销毁证据,他将房东太太的戒指抛向了泰晤士河时,那个飞向泰晤士河的戒指以慢镜头的方式,巧妙、严谨地呼应了开场的擦网球。此时此刻,不再打网球的克里斯忘记了有擦网球的存在,他无法预知这枚戒指将怎样改变他的命运,观众也一样不知道这枚戒指将如何决定性地改变了结局。

【关于导演】

  伍迪·艾伦1935年12月1日出生于纽约布鲁克林,他原名Allen Stewart Konigsberg,父母分别是来自苏俄及维也纳的犹太移民。他的家庭经济状况并不好,父母常因此争吵,而敏感、神经质性格却成为他的电影的某种风格。 1953年他进入纽约大学修习电影课程,但因为电影制作课不及格而休学。最初他是作为编剧进入电视界,而后又成为一个脱口秀表演者。他在自己的电影中扮演的角色很多时候都有脱口秀的风格。他因戏剧《Don't Drink the Water》在百老汇的成功获得执导影片的机会。他早期的影片都具有某种怪异的戏剧风格,但1975年的《爱与死》确立了他在评论界的严肃地位。1977 年,荣获奥斯卡的《安妮霍尔》是伍迪·艾伦创作生涯中最大的成功,这部具有极大野心的讽刺喜剧某种程度也是他的实验之作。但随后的《我心深处》却是一部使人联想到他的偶像英格玛·伯格曼的深沉的正剧。随后他重回喜剧路线,84年他向巴斯特·基顿的代表作《Sherlock Jr.》致敬的《开罗紫玫瑰》成为另一部大受好评的作品。之后伍迪·艾伦仍然在艾伦式的喜剧和伯格曼式的室内剧之间徘徊,但他在好莱坞的影响力却大不如前。90年代末期以来他在斯皮尔伯格的梦工厂推出的作品也没有了以往的犀利,而显得商业色彩过于浓厚,但“伍迪·艾伦”作为一种喜剧形式的标识已然不可改变。

【关于“艾伦式”的喜剧的“革命”】

  这一次,伍迪·艾伦不再出现在自己的电影里,这就是“艾伦式”的喜剧的革命。在以往的讽刺喜剧中,他的出现是一种策略,有时候把自己变成唇枪舌剑的攻击对象,有时候又跳出来,直接向观众就故事和角色进行评价。无论嘲笑和讽刺是指向他人还是自己,这种幽默都是“第一人称”的幽默。“艾伦式”的戏剧的特征便在于此。终于从《赛末点》开始,伍迪·艾伦开始了他的“第三人称”电影。当他出现在电影中的时候,故事是从“我”开始,五花八门的机智嘲讽蜂拥而至,而当故事从“他”开始的时候,以往的主观介入感完全消失,以往会发展成喜剧的故事变得如此残酷。但主人公仍然是一个伍迪·艾伦式的人物,他在越来越尴尬的境地中进退两难。或许,伍迪·艾伦过去那些故事骨子里并没有那么轻松,而他过去扮演的角色也仅仅只是伪装。在《罪与罚》里,他列了一个等式:悲剧(Tragedy)+ 时间(Time)= 喜剧(Comedy)。在《赛末点》中,他引用了古希腊悲剧诗人Sophocles的格言:有一个词可以让我们摆脱生活中所有的负担和痛苦,那就是“爱情”。但在影片中,这个等式和这个格言被颠倒。最后,主人公因为一个幸运的“赛末点”躲过了法律的制裁,恢复了正常的生活,这似乎是他的运气,但在梦中出现的鬼魂却将成为他内心永远的煎熬。这也未尝不是伍迪·艾伦对命运的嘲弄。


【花絮:】

·影片的名字Match Ponit是指网球比赛的决胜局中还有一球获胜的时刻,伍迪·艾伦曾在《安妮·霍尔》一片中展示了自己对运动的喜爱,也曾在访问中坦陈自己一直是一个体育运动迷,并说:"有时候我会哀叹戏院里达不到的戏剧张力但运动场上随处可见。"

·《赛末点》的故事几乎是伍迪·艾伦1989年的作品《罪与罚》中一部分的翻版,主题也和他上一部作品《双生美莲达》里人的机运问题相似。

· 包括《赛末点》在内,伍迪·艾伦已经连续三年将新作的首映放在欧洲电影节上了。《好莱坞式的结局》在嘎纳,《双生美莲达》在威尼斯。伍迪·艾伦自己曾说,如果不是欧洲人,他早就不能拍电影了。因为他的影片在美国早已失去市场,而欧洲却有一群忠实的"艾伦电影"迷。所以《赛末点》的拍摄地也从他一直居住的纽约搬到了伦敦。

·伍迪·艾伦的电影总是不停改变使用音乐的方法。在《爱与死》中使用的是古典音乐,在《沉睡者》中使用的是艾伦和他自己的爵士乐队演奏的音乐。而在《安妮·霍尔》中除了有源音乐没有任何配乐,他解释说因为那段时间沉迷于伯格曼,而伯格曼很少使用音乐。当然他的电影中使用得最多的还是爵士乐。而这一次,《赛末点》使用的是歌剧。

【精彩对白:】

克里斯(画外独白):有人说,“我需要运气多过实力”,他一定已经参透了人生。人们害怕面对这个事实,那就是人生的很大一部分要靠运气。想到许多事情无法控制是很可怕的。在比赛中有这样的一些时刻,当球击中网带,而这将是决定比赛胜负的关键时刻。如果稍加一点运气,你就成功了,如果不幸的话,你就会一败涂地。

克里斯:努力工作很重要,但我觉得每个人都害怕承认运气有多重要。我是说,科学家们似乎越来越多地证明,所有存在的事物都是偶然发生的,没有目标,也没有设计。
克罗伊:我不在乎,我喜欢享受每一刻。
克里斯:我很嫉妒你这一点。
汤姆:牧师们过去都是怎么说的?“绝望带来最少的抵抗”。这说法很怪,不是吗?
克里斯:我认为信念才能带来最少的抵抗。

克里斯:诺拉,这并不容易。但形势所迫,我只能开枪。你从不认识你的邻居们,直到危机时刻出现。你可以试着把我推倒在地毯上,然后继续反抗,你必须这样。不然,你就会被压制。
邻居太太:那我呢,她的邻居呢?我和这件事根本无关。为什么要我这个无辜的旁观者作牺牲品?
克里斯:无辜者有时会被当作一个大计划的牺牲品,你是附带受害者。
邻居太太:所以你自己的孩子也是。
克里斯:索夫克莱斯说过,“没有降生,或许是对所有人最好的恩惠”。
诺拉:准备付出代价吧,克里斯。你的表演太笨拙,破绽百出,肯定会被人发现的。
克里斯:如果我被发现并受到惩罚,那也是应得的。至少这里还有一点正义。一点点可以期盼的希望


原你归来仍是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