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应用 社区服务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主题 : 营养物质误区
suibozuliu 离线
级别: 守护天使

UID: 19831
精华: 0
发帖: 2336
橘果: 180 颗
威望: 15218 点
光辉成就: 0 分
在线时间: 1814(时)
注册时间: 2007-08-17
最后登录: 2016-10-17
10  发表于: 2008-10-28  
误区:纤维素预防肠癌

  30几年来,纤维素预防肠癌这个理论不仅一直萦绕在营养医学家们的脑海里,也经常出现在他们发表的论文中。曾经有一个热带病医生丹尼斯•伯基特观察到,经常食用富含纤维类食物的非洲黑人和发达工业国家的白人相比,肠癌患者要少得多。而非洲丛林里的生活方式与美国大都市社会底层的生活方式之间,在他看来,却没有这么鲜明的区别。

  于是这个理论就诞生了:多一点水果、蔬菜以及粗粮就可以预防肠癌。据说纤维素通过增加粪便的数量,一方面可以稀释诱发癌症的物质,另一方面可以缩短这些有害物质在肠道里停留的时间。此外,据说纤维素还可以和有害物质结合同时随着所有的残渣一块被带走。这些说法不仅听起来简单易懂,而且还真得让人欢欣鼓舞,尽管这个华美的理论在取证方面还存在着困难。

  在联合性研究项目里,通过对不同国家的人口进行研究对比,会得出区别很大的结论;而在记忆回顾型的研究项目里,受测者被问及在几天、几个星期或者几个月前他们的行为或者饮食习惯,而这样的测试结果往往被证实为不可靠——因为他们在陈述一件糟糕往事时,往往会不由自主地刻意“修正”它,这必将有悖于事实。任何时候都显得较为有说服力的只能是前瞻性研究项目。

  结论并非是绝对出人意料,因为早在1996年,曾经有两位英国癌症研究者在一本先驱性的医学杂志《柳叶刀》里撰文提醒:“鉴于在对人实施的研究中所出现的失误,以及在对动物进行癌症实验中所观察到的有害后果,在此建议,使用纤维素药剂时,一定要慎之又慎。”
开心最重要
suibozuliu 离线
级别: 守护天使

UID: 19831
精华: 0
发帖: 2336
橘果: 180 颗
威望: 15218 点
光辉成就: 0 分
在线时间: 1814(时)
注册时间: 2007-08-17
最后登录: 2016-10-17
11  发表于: 2008-10-28  
误区:β胡萝卜素使吸烟者远离肺癌

  据说,在吸烟者的血液中,β胡萝卜素含量极少,而这似乎对健康很不妙。要知道,β胡萝卜素不仅是一种重要的食品色素(E160b)以及维生素A的前身,而且新近也光荣地挤进“抗氧化剂”、“原子基捕获者”队伍之列。哦!这是一支什么样的队伍呢?

  为了让医学的门外汉们理解这支队伍的任务,专家们是这样解释的:就好像是在一部警匪片里,原子基是行凶作恶者,而抗氧化剂就是惩恶扬善者。只要我们从药房里买来足够的维生素片,它们就可以作为强化“警力”补充到体内,然后体内的“坏小子们”便被转化成不会侵犯我们健康的“良民”。所有饱受紧张压力和环境污染的人,尤其是烟民,应当能从这个对策中受益。消息一传开来,维生素生产商的钱匣子就开始哗啦啦地响个不停,就好像天天都在过圣诞节。

  专家们竭力证明,使用抗氧化剂确实能带来美妙的疗效。但是很遗憾,实验研究的结果只能使他们从期望变成失望。有一个名为“芬兰项目(FinnlandStudie)”的实验,共涉及3万名吸烟者,研究过程持续了8年。在实验期间,受测者分别服用了β胡萝卜素、维生素E以及安慰剂(实无药效,只起心理作用)。结果是:服用β胡萝卜素的病人,他们中死于肺癌的人数居然要比其他两组高出18%。顺便提一下,死亡率最低的是服用安慰剂的那组实验参与者,就是那些没有服用维生素片剂但是以为自己服用了的吸烟者。

  抗氧化剂怎么反而成了令人深恶痛绝的反面典型?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这只能说明:“多多益善”的准则并非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小剂量的抗氧化剂的确可以转化某些原子基使其对人体无害,但是如果剂量大了,它们就起了反作用,从抗氧化剂变成了亲氧化剂。这意味着,它们就要开始“犯下”原本应该由它们来阻止的“罪行”:拆散生命体有机分子的化合键。

  此外,凭经验人们还得知:抗氧化剂只在有氧或铁元素的环境中截获原子基。在人体的呼吸器官——肺部,不仅含有吸入的大量氧气,而且还有参与氧气与二氧化碳交换的血液循环,而血液中富含铁,这使得肺成为一个理想之所,大量有机分子的化合键在此被拆散,又重新与游离原子基键合,从而使抗氧化剂变成亲氧化剂的“堕落”行为“得逞”。因此从生化角度来理解,就不会对服用维生素后肺癌反而有所增加的结局感到不可思议了。

  现在我们来谈谈吸烟者血液中含量减少的β胡萝卜素。吸烟者的肺部遭受着特别严重的污染,主要是吸烟产生的聚合物,它被认为是诱发肺癌的关键因素。这个说法为人熟知。然而大多数人却不知道,这种诱发癌症的聚合物其实还是一种迄今所知最为强效的天然抗氧化剂。而人体会本能地作出反应,使自己从严重的抗氧化剂污染中解脱出来,从而自行调节减少了另一类抗氧化剂——β胡萝卜素的含量。可以说,吸烟者体内的维生素含量确实较少,但是并非对健康不利,恰恰相反,自身免疫启动了保护性反应,正是为了保护自己。

  只有食品厂商们还在忧心忡忡。因为多年来,他们一直依赖添加维生素C、E以及β胡萝卜素来延长食品保质期或者维持食物新鲜的色泽。今后该怎么办?
开心最重要
suibozuliu 离线
级别: 守护天使

UID: 19831
精华: 0
发帖: 2336
橘果: 180 颗
威望: 15218 点
光辉成就: 0 分
在线时间: 1814(时)
注册时间: 2007-08-17
最后登录: 2016-10-17
12  发表于: 2008-10-28  
误区:胆固醇有害于健康

  这是一个多么奇怪的论调。

  假设您借助魔法,真的把身体里面所有的胆固醇都去掉了,那么估计您就只剩下一副骨架了,然后还有湿淋淋的一大摊东西堆在您的脚边。因为胆固醇的主要任务是形成细胞膜来稳固、包容细胞内的东西,如果没有这种物质,那么所有的一切就只能是摊着的一片液体,上面还漂浮着一层油膜。适量的胆固醇可以增加细胞的稳固性和弹性:它可以防止红血球流散开来,也可用于重建有免疫功能的白血球;它还可以把神经细胞的隔离膜紧紧缚在一起,形成所谓的脊髓神经束——没有它,人体内神经信号的传输是不可能完成的。任何一种维生素对器官组织构造方面的成就都远远不如胆固醇,它可谓是生命攸关。

  如果不考虑水,某些器官含有的成分最可观的就是胆固醇。健康的心脏含有10%的胆固醇,尽管它们在那儿的功能至今尚不可知;在脑部,胆固醇含量则高达10%甚至20%。迄今为止越来越多的论据证明,胆固醇对于儿童的大脑乃至于智力的发育有重大的意义。婴儿还没有能力自体合成胆固醇,所以这类对生命极其重要的物质只能通过母乳获取。这个常识得到一位婴儿营养食品生产商的重视,在他的产品中,强调了符合婴幼儿成长发育所需要的胆固醇,因而他幸运地成功了,尽管他还没怎么开始做广告宣传呢。

  肾上腺则有一半的成分都是胆固醇,这对一个形成并分泌激素的器官来说根本没什么稀奇:毕竟,许多重要的激素以及一些体内的“功能执行者”是由胆固醇构成的——性激素、对皮肤和骨骼有利的维生素D、促进脂肪消化的胆汁酸以及在血液中传输脂肪的类脂蛋白质。由于胆固醇承担着众多重要的任务,人体轻易不会信任直接从外界摄入的胆固醇,而是“任人唯亲”,一般只用自己合成生产的胆固醇。一个健康成年人每天能自体合成1000~1500毫克的胆固醇。肝和小肠便是最重要的胆固醇“制造工厂”。生产出来的胆固醇从那儿直接进入血液。在血液中好像搭班车一样与流动的蛋白质结合在一起,最终被一一送到需要它们的地方。就如同在现实的工厂里运转的生产一样,在这儿也是需求调节着供给:如果从体外摄入过多的胆固醇造成了库存,生产就会停止;如果血液中胆固醇含量降低得太多,因为人有意识地只食用不含胆固醇或者低胆固醇的食品,那么生产又会被重新启动。

  我们的身体所能做到的,不仅是保证充足地供应胆固醇,而且还负责维持胆固醇的水平,使其尽可能保持稳定。因此,体内通常只有2%的胆固醇是在血液中处于流动循环状态,其余的就在细胞里认真地各尽其职。所以,尽管抽血化验可以得出血液胆固醇水平,但是用这个数值来说明体内的胆固醇状况真的是很有限。
开心最重要
suibozuliu 离线
级别: 守护天使

UID: 19831
精华: 0
发帖: 2336
橘果: 180 颗
威望: 15218 点
光辉成就: 0 分
在线时间: 1814(时)
注册时间: 2007-08-17
最后登录: 2016-10-17
13  发表于: 2008-10-28  
误区:食物提高了血液中胆固醇水平

  对我们的身体构造而言,胆固醇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原材料,以致我们的身体不轻易信任进口的产品,而是坚持亲自把关生产(参阅《胆固醇有害健康》),并根据需求保证每日的产量达到1000~1500毫克之间。此外,大约还需要从食物中补充500~800毫克。如果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便会实施禁令,停止进口。这时,即使是摄入的食物中含有大量胆固醇,它也只能被人体吸收300毫克左右。如果摄入量长期低于极限,库存短缺,自行生产又会被重新启动运转起来。

  这种自行调节功能,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针对具体的饮食条件发挥作用呢?几个以肉、脂肪以及其他动物性食品为主要食物的社会群体,生动具体地给我们做了实例说明。居住在寒冷极地的爱斯基摩人,几乎只食用鱼肉和富含鱼脂的鲸和海豹。他们通过食物摄入的胆固醇几乎是欧洲人的两倍,尽管如此,他们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却比欧洲人的低。热带非洲的游牧民族马赛人,主要依靠牧养的动物生存:每日除了多达五升的牛奶以外,还有牛肉和牛血。摄入的热量中有2/3来自动物性脂肪,食物中的胆固醇高达600~2000毫克,但是,他们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还是低于美国人和欧洲人。

  尽管这些事实已足够出一本教科书,向关于胆固醇的各种假说提出质疑,但是德国的饮食营养专家们仍然还在孜孜不倦地寻觅、证实,是否这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食物中的胆固醇不会提高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在德国社会也一样是正确的。于是人们努力从各种数据中寻找答案,其中较为权威的是营养饮食调查以及风险因素分析联合研究(简称VERA)精细编制的数据表。通过该项联合研究人们了解到,在被调查的2000人中,无论他们通过食物摄入胆固醇的数量是偏少、正常、偏多还是过多,最后他们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是相近的。详见图表。
  人们称这种从外界摄入和自体生产之间的平衡为类似郁血或者相等郁积。由于存在有这种平衡,大多数人体内的胆固醇含量是不会受他所摄取的食物影响的,或者若有影响,至多也是短期而已。我们的身体总是会自动地以“长远眼光”来维持它所期望的平均值。所以,过去进行的尝试只能以失败而告终,因为这些尝试企图通过所谓的“对心脏有利的饮食”降低胆固醇含量,但是却没有料到,即使是限制摄入甚至是不摄入胆固醇,我们的身体还会自行生产予以补充呢!
开心最重要
suibozuliu 离线
级别: 守护天使

UID: 19831
精华: 0
发帖: 2336
橘果: 180 颗
威望: 15218 点
光辉成就: 0 分
在线时间: 1814(时)
注册时间: 2007-08-17
最后登录: 2016-10-17
14  发表于: 2008-10-28  
误区:胆固醇和动物性脂肪造成动脉硬化症和心肌梗塞

  让整个西方世界集体性地患上胆固醇歇斯底里症的是俄国的专家们(詹姆斯•邦德在此让我代他向他们致敬)。他们在19世纪末长期地给实验用家兔喂蛋黄和动物脑子,直到它们都患上了动脉硬化症。当时没有人替这些可怜的小动物着想,要知道,它们喜爱的是另一类完全不同的食物,自然难以消化这些硬塞给它们的东西。这些狂热的专家们只有喜悦,终于发现了类动脉硬化症的形成模式。尽管他们也感觉到,如果非要将家兔动脉硬化症与人类的某类疾病相类比,那么与其说和动脉硬化症相似,不如说更像人类的脂肪堆积病,但是这丝毫没有减弱他们的喜悦。

  50年代,一项七国联合研究项目又给脂肪和胆固醇理论假说一次推波助澜的机会,尽管该结论不太可靠。该项目声称,一国民众摄入的脂肪越多,该国死于冠心病的人数就越多。这些得寸进尺的实验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夸张解释,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对所谓的“健康”饮食方式的鼓吹煽动,其程度真可以说是排山倒海般的。不过,当时已经开始听到有批评的声音了,而且还比较响亮。批评的主要观点是,被调查的这几个国家国情不同,民众的生活条件也是千差万别的,最主要的区别就在于贫富差距。在这种前提下,就算人们真想找出心肌梗塞发病率与电视机或者汽车之间的关联,他们肯定也能找得到。

  此外,在这个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人们只会随大流,盲目地追随某种理论假说。他们不知道,某种理论,只有当其在具体的某个国家内也得到证实,那才是真正令人信服的。因此,人们只有将那些处在同一环境下的人——无论他们脂肪摄入是偏高还是偏低——作比较时,真理诞生的时刻才算是到来了,因为这些理论在对比研究中不攻自破了。

  事实上,在对各种不同的研究项目进行后评估及总结分析时,人们并没有发现,胆固醇及脂肪的摄入量既不与血液中胆固醇水平、也不与冠心病有任何关联;对死去的受测者的尸体进行剖验,也没有一次能够证实,动脉硬化症患者的血管是被过多的脂肪损伤的。

  自60年代中期以来,西方国家死于心肌梗塞的人数已经减少了,恐怕应归功于越来越先进的医疗条件以及吸烟人数的下降,而不是对脂肪的预防抵制,因为在同一国家里,食物构成中脂肪成分的比例基本保持不变。

  尤其突出的是日本。从1960年至1985年,原本已经是越来越低的心肌梗塞患(发)病率还在继续下降,但与此同时,日本人对脂肪的消耗量增加了一倍。可见,患(发)心肌梗塞的根源不在于脂肪酸,无论它们是饱和的还是非饱和的(参阅《植物油脂比动物油脂利于健康》)。

  我们还是引用名人的话做文章的结尾吧。杜塞尔多夫大学的米夏埃尔•贝格尔教授,这位物质代谢疾病和营养饮食方面的专业人士说:“心血管疾病的增加,多次被看成是健康政策的失败而遭到民众抱怨。它们已经成为工业发达国家的人民健康的头号杀手。其实,这是不可避免的结果。最近百年来,人均寿命增加了一倍,当然首先应该承认,这是我们社会的惊人成就之一。但是,还应看到,被确诊为死于心血管疾病的人的平均死亡年龄要高于社会人均寿命。这表明,心血管疾病是导致当代高龄老年人死亡的典型的病因。所以,将这种疾病看成是与饮食有关,并因此要求人民通过改变饮食习惯和行为来达到预防目的的观点真是滑稽可笑。”
开心最重要
suibozuliu 离线
级别: 守护天使

UID: 19831
精华: 0
发帖: 2336
橘果: 180 颗
威望: 15218 点
光辉成就: 0 分
在线时间: 1814(时)
注册时间: 2007-08-17
最后登录: 2016-10-17
15  发表于: 2008-10-28  
误区:降低胆固醇含量也降低患病风险

  有一些人总想弄明白,降低胆固醇是否真的能预防心肌梗塞。瑞典科学家乌弗•拉文斯科夫就是其中一位。他都做了些什么呢?他分析大量的实验研究,指望从那些实验的结果中能找出上述二者之间的关系。在这些实验中,确实是成功地降低了胆固醇的含量。这个前提条件是非常重要的,要满足它也并非如此简单(《脱脂食品可以有效降低胆固醇水平》)。干预措施是成功还是失败,也就是说,降低了胆固醇水平是利还是弊,要看心肌梗塞——无论是致命的还是非致命的——的发作次数是否能像预期那样有所减少,然后才可以下结论。而且,这需要将接受干预治疗的实验组与未接受治疗的参照组进行对比。此外,总体死亡率,也就是各种原因导致的死亡比率,也必须参与对比。

  长时间复杂的计算后得到的却只是一个很简单的结果:在所选择的实验研究里,有大约一半能观察到,心肌梗塞的发作次数只有微不足道的一点减少;在另一半的实验研究里,却发现稍微有所增加。整体而言,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含量对于总的死亡率的影响是0左右。这说明,几十年来人们所预计的胆固醇与心肌梗塞之间的因果关系根本就不存在

  单纯的读者肯定会问,这些事实为什么以前没有引起人们注意呢?乌弗•拉斯科夫同时也给出了答案。他怀疑,当时许多科学文献,只要支持盛行的脂肪理论,就经常会被专业同行们引用;而那些不合时宜的文章,则少人问津。不经常被引用的文章将连同它的作者及其成果、观点一起被这个“科学世界”遗忘。可见,文章被别人引用是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要不,怎么会有《科学引征指南》一书?它工工整整地记录着,哪一篇科学论文怎样地经常被同行们旁征博引。

  这位好学的瑞典人还发现,支持这个主题“降低胆固醇有助于减少心肌梗塞发作”的那些文章,非常招人青睐,甚至被引用多达6次;相比起来,那些表达了批驳观点的论文被引用的次数则明显少多了。不仅如此,有悖于“金科玉律”的各种观点、结论根本就难以发表。显然,即使在医学界,这句格言也是有用武之地的:谎言重复一千遍就成了真理。
开心最重要
suibozuliu 离线
级别: 守护天使

UID: 19831
精华: 0
发帖: 2336
橘果: 180 颗
威望: 15218 点
光辉成就: 0 分
在线时间: 1814(时)
注册时间: 2007-08-17
最后登录: 2016-10-17
16  发表于: 2008-10-28  
误区:胆固醇水平低意味着身体健康

  尽管胆固醇与心肌梗塞之间的因果关系还有争议,但是经验数据还是容易给人这样的印象:胆固醇水平总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当然,同时升高的还有死亡率——就好像脸上的皱纹一样,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同时与死亡也扯上了关联。在绝经期到来之前死于心血管疾病的妇女少于同龄的男性患者,此时,她们的胆固醇水平还比较低。在这两个例子中也存在有因果关系,但是这类因果关系说明不了具体问题。

  “30岁之前的胆固醇含量超过180mg/dl(每1/10升血液含180mg胆固醇)以及30岁之后超过200mg/dl的现象都应当引起医生的关注”,这是在1990年版《德国医师手册》中的一篇——《国家胆固醇研究协会》——的开头写到的一句话,文章还继续提到:“如果有明显的提高……需要频繁地附加药物疗法。”

  如果胆固醇含量升高真的对动脉硬化症、冠心病以及心肌梗塞负有责任,那么血液中胆固醇含量低的人应该更健康更长寿,不是吗?——错!降低胆固醇,不仅不能延长寿命,反而会与心血管疾病扯上关联。“那些成功地减少刺激心肌梗塞发作危险因素的人果真比那些对此漫不经心无动于衷的人活得长吗?”这个问题不会马上获得答案,因为还有另外的几个问题需要先得到解决:“如果人们不是因为心肌梗塞而仙逝,那么他们会死于什么呢?有没有可能,较低的胆固醇水平虽然预防了心肌梗塞的发作,但是同时提高了死于其他疾病的风险?”

  在荷兰组织的一次大规模研究调查中,胆固醇和自杀,这二者之间潜在的因果关系得到了证实。这项实验有3万名受测者参与。该调查发现,随着胆固醇含量的减少,人脑中复合胺数量也会减少。这是一种可以影响我们情绪的物质,如果缺少了它,我们就会消沉、抑郁,难以克制自己的坏脾气,人会变得易怒、敏感。如果胆固醇含量水平急剧下降,人们还会对自己做出冒犯、冲撞,甚至自我毁灭的事情来。

  从两个互相独立的研究中得出了一致的结论。其中一个是在法国进行的,另一个则来自意大利。在这个法国研究项目中,受测人群于1967年参与了实验,至1994年,先后共有5%的人自杀身亡。这个自杀率竟然是民众平均自杀率的3倍。而这个实验项目,恰恰就是研究有关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后经证实,最为危险的自杀倾向分子就是那些胆固醇水平在短时间内急速下降的人。另一项研究是在意大利的一家急救医院里进行的,大夫们对321名因有自杀企图而被送往该医院的病人进行全身检查,在将他们的血液样本与其他的病人做对比时发现,自杀病人的胆固醇指标值明显地低于参照人群的。

  美国研究者在对高血压病人(在此指的是那些舒张压高于90mmHg的人)的研究中进一步发现了一些明显的关联。在一个名为“健康先生研究(MRFIT-Studie)”的实验项目中,他们长达6年地对35万名男士进行观察,同时对这段时期出现的死亡进行了个案分析。该研究结果表明,高血压病人中风的风险随着胆固醇水平的下降反而升高了!

  所有这些事实和数据都告诉了我们什么?胆固醇水平的升高肯定会在男性中带来死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相反,胆固醇含量降低,却毫无疑问,肯定也会增加他们死亡的风险,只不过不是死于心脏病,而是癌症、中风,或者其他的原因。您自己选择吧。
开心最重要
suibozuliu 离线
级别: 守护天使

UID: 19831
精华: 0
发帖: 2336
橘果: 180 颗
威望: 15218 点
光辉成就: 0 分
在线时间: 1814(时)
注册时间: 2007-08-17
最后登录: 2016-10-17
17  发表于: 2008-10-28  
误区:钙使指甲坚固

  没有人能确切地知道,这道“菜”究竟出自哪家“厨房”。但是这种说法总是被一再提起作为依据,热心地鼓励人们购买钙片,避免食物中钙的匮乏。和头发一样,脚趾甲、手指甲其实都属于所谓的“皮肤附属物”。他们的坚固性要归功于角蛋白——一种稳固但是有弹性的蛋白质,而不是钙。但是指甲与钙怎么扯上关系的呢?真是百思不得其解。因为,与含钙丰富的骨骼相比,指甲只含有0.03%的这种矿物质。

  然而这个神话——钙能使指甲坚固——始终没有销声匿迹,连大夫们也经常被病人问及这个问题。因此,澳大利亚的一位科学家在他的实验项目中设置了对这个问题的研究部分,该实验项目是以动脉硬化症为主要研究范围的。参与实验的600多名老年妇女在一年时间里分别服用钙片及安慰剂,在实验结束时被问及,是否她们的脚趾甲和手指甲有了变化。

  结果是:服用钙片的妇女中有60%认为没有观察到变化,28%的人则声称有改善,余下的12%认为情况更糟糕了。听起来似乎还不太坏——但是那些服用安慰剂的妇女居然也给出了相同的信息。要知道她们根本没有服用钙片呀,只不过是她们以为自己也服用了而已……这真是再好不过的了,所谓的“易裂发脆的指甲与缺钙有关”只不过是个幻想而非现实。
开心最重要
suibozuliu 离线
级别: 守护天使

UID: 19831
精华: 0
发帖: 2336
橘果: 180 颗
威望: 15218 点
光辉成就: 0 分
在线时间: 1814(时)
注册时间: 2007-08-17
最后登录: 2016-10-17
18  发表于: 2008-10-28  
误区:植物油脂比动物油脂利于健康

  这场闹剧(可惜不是肥皂剧)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幕。经过孜孜不倦的研究,人们找到了饮食与冠心病的关系。他们发现,在几个心肌梗塞发病率高的国家,人们食用动物脂肪更多一些,就认定他们找到了诱发这种疾病的物质:胆固醇和饱和脂肪酸将把心脏引向死路。对于一向被人们轻视并蔑称为“战时黄油”的人造黄油来说,这可是一个好机会。它也一举从深闺跃向了前台。人造黄油的竞争对手——黄油和动物油成了胆固醇和饱和脂肪酸的代表。植物油脂主要由不饱和脂肪酸构成,而且它的胆固醇含量也较低(饱和与不饱和脂肪酸的称谓与饥饱无关。它指的是脂肪化学上的结构)。由于制造人造黄油的原料首先是植物油,例如:豆油,棉花籽油,棕榈油等,与动物脂肪的这点“微小差异”,为人造黄油翻身提供了理由。它很快就被摘掉了“穷人标志食品”的大帽子,并得到那些富有健康意识的公民的青睐。在医生的帮助下,它与天然黄油展开了争夺顾客钱包与信念的艰苦卓绝的战斗。“天然黄油还是人造黄油”,这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多少家庭因为它吵得不可开交。而在专家眼里,谈到“天然黄油还是人造黄油”时,就等于在说“饱和脂肪酸还是不饱和脂肪酸”。

  但是问题并非这么简单。在简单不饱和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被认定有害于健康时,人们只认为多重不饱和脂肪酸有益于健康。但是随后,简单不饱和脂肪酸油脂又重新展现它的魅力,那就是橄榄油。按照以前的定义,橄榄油含有的绝对是不健康的脂肪酸类型,但是现在,研究人员还是大言不惭地建议大家吃橄榄油,就像以前建议大家不要吃含有简单非饱和脂肪酸的油类时一样。

  到目前为止,整场戏的发展已经使人们感到困惑了。原本一个世纪以来,黄油在我们的文化氛围内属于人们非常喜爱的日常食品。现在它成了一种疾病的罪魁祸首,因此,更多的人们开始转向人造黄油。尽管那些专家们的思考听上去很有道理,但实际上他们并没有相应地提供充足的证据。最终,一位瑞典科学家有了新的发现。他仔细研究了过去的5个“回顾型”或“展望型”实验。这些实验的目的都是要找出冠心病与饮食间的关系。通过研究,他发现,那些患有冠心病的病人摄入的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及胆固醇的数量与对比组健康人们通过饮食摄入此类物质的数量是一样的。如果在这点上两组一样,那么说明它并不是导致疾病的原因。戏演到这里突然发生了逆转。

  这个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加以宣传的理论走到了尽头。但是一切并没有因此而安静下来,因为营养学家又给大家推荐了新的脂肪种类。这一次又由另一种脂肪酸类型代表健康了:这就是海鱼中含有的、著名的欧米茄3型脂肪酸。这次盛行的除了人造黄油以外,还有数以万计的各种类型的鱼油胶囊。即便缺乏有说服力的国际研究证据,但是有这么出色的生物化学理论撑腰,谁敢说这东西是没用的。这可是那些被当作原料的傻乎乎的俾斯麦鲱鱼们没有料到的。
开心最重要
天天爱我 离线
级别: 皓月祭司

UID: 35754
精华: 0
发帖: 2942
橘果: 232 颗
威望: 1233 点
光辉成就: 0 分
在线时间: 1658(时)
注册时间: 2007-12-22
最后登录: 2019-12-18
19  发表于: 2008-10-28  
我的错误认识好多....要改啊..
二十年以后 你逾不惑  我近知天命 到那时 希望我依然可以坐在台下 听你唱歌 为你鼓掌~~~
every day and inight with you
描述
快速回复

【温馨提示】请认真回帖,禁止纯表情、纯数字、纯复制等水帖!请勿套用“谢谢楼主”、“抱走”、“完结没有”等无意义的回复!每个帖内连续回复请勿多于3帖,每个版面连续回复请勿多于10帖!除茶馆外其他版面请勿版聊,回帖请与主题相关。
验证问题:
《微微一笑很倾城》的作者是谁? 正确答案:顾漫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